摘 要:目前,提高教師的素質已經成了教育改革事業中的重點內容,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學校應該在以德樹人的角度下對教師的素質進行培養與提升,重點強調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重要性,創新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基于此,文章主要闡述了提高教師素質的相關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關鍵詞:教師素質;以德樹人;多元化教學
一、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的教育事業都處于轉型發展的時期,新的教育革命的號角也已經吹響。我國已經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而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建設也必須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明確教師隊伍素質建設的目標,并且對其進行重新定位,提出新的要求與期望,從而促進教師素質的穩定提升。教師應當根據新時代新要求,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不斷充實和豐富自我。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與學生、同事溝通,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盡快適應新標準、新要求。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堅持貫徹“四個統一”的基本原則,以“四個有好”教師為主要的工作目標,從而進一步提高人民教師自身的榮譽感與自豪感,打造高素質的專業教師團隊,建立更加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人民教師隊伍,全面提升人民教師的素質與工作能力[1]。
二、教師素質的發展現狀
1.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就目前教師行業的發展情況來說,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匱乏,而且大部分教師都比較墨守成規,不能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部分高校存在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教師一人身兼數職,學生無法得到全面的照顧,缺少雙師型教師資源,導致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學歷結構、科研能力以及實踐技能等無法滿足現階段教育的需求。
2.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實際的教學方法都比較老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基本以課堂教學為主,并且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進行教學,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比較無聊、枯燥[2],學生無法良好地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厭煩學習的心理,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被嚴重地降低。
3.教學觀念落后,教學目標不明確
我國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教師因為自身素質的影響,無法轉變教學觀念,更不能根據學生的發展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法,無法明確教學目標,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三、提升教師素質的有效策略
1.堅持以德樹人的培養目標,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顧名思義,以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就是堅持以德育為主,通過積極、正面的教育感化他人、激勵他人與引導他人,再通過以人為本的培養目標,利用合適的教育改變人、發展人以及塑造人。
目前,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的發展也呈現多元化,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多元化也會帶來一定的弊端,衍生出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從而侵蝕了人們的健康思想,這就需要通過正確的培養目標進行引導與規范[2],從而使教師具備不拋棄、不放棄的健康思想,全面形成以德樹人的教學品質,使自身的素質與品質能夠影響學生,向學生傳遞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以德樹人的培養方式也能夠使教師形成良好的師德,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品質,使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養成更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完善教師資格的標準,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現階段新型教師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還包括教師的專業理念以及良好的師德形象,所以,應該完善教師對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必須具備自己所教科目的專業教育知識,不僅掌握教學內容,而且能夠對專業知識進行通識。同時,教師也要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教學實施、教學設計、教育活動組織、教學活動評價以及班級管理等,并且教師也要具備一定的溝通合作能力與科研探究能力,從而對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科目進行不斷的延伸與拓展[3]。
3.提高教師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掌握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因為我國教育形式非常多樣化,所以,應該根據教師所涉及的不同專業領域,對教師進行分類指導,使教師能夠掌握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同時,要注重教學體系的改革發展,確保教師能夠圍繞社會的熱點資訊進行教學,并且針對某一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組織教師之間進行探討與合作,確保教師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使教師能將所掌握的教學資源融會貫通,這樣就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
4.引進高素質教師人才,構建一流高校環境
高校與高校之間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教育教學經驗,組織各個高校的教師互相交流與學習,再按照自身的教學發展方向,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從而構建超一流的高校教學環境,同時也要注重高素質教師人才的引進工作,使教師的數量與質量能夠相互平衡,這樣一來也能夠提升整體教師隊伍的素質與能力。
5.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教師隊伍的成長
高校應該加大投入力度,為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投入更多的經費,并且建立多種教師培訓獎勵制度與獎勵基金,為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同時也要重視教師培訓工作,將其作為高校發展的核心內容,提升教師培訓工作預算在高校整體財政預算中的比重,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學校的發展以及教師的實際情況[4],確保經費能夠合理地安排,從而在符合高校發展需求的同時,也能夠滿足教師對培訓的需求。
6.規范激勵制度與考核制度
學校方面必須對教師的激勵制度與考核制度進行詳細的規范,確保各種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同時也要確保多項考核制度的綜合性,包括教師參加培訓的具體情況、日常 工作情況及其教學能力等,根據教師的實際表現,對教師進行獎勵,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
總而言之,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屬于一項比較復雜的培養工程,所以,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根據教育事業的實際需求對教師的素質進行培養,從而全面提升與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全星,楊敏.基于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素質培養的大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戲劇之家,2019(4).
[2]許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民族地區優秀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特征研究[J].英語廣場,2019(4):130-131.
[3]吳紅燕.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2):106-108.
[4]朱景成.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師資水平[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7):43,64.
作者簡介:周曉琴(1981—),女,山西大同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