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摘 要: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旅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扶貧方式,因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人口技術比較大,并且這些地區的勞動力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比較落后,所以使得生產投資成本相對較大,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模式
0.引言
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我們還得加強注重各種資源的整合利用,這主要就是因為旅游業的不合理發展和開發,將會很難充分的發揮出各項資源的作用,并且還會導致其他資源的價格上漲。除此之外,如果沒能合理的開發旅游業,還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進而使得旅游扶貧項目開展之后,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發展和生存情況更加的惡劣。因此,加強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模式的分析探究意義重大,具體分析如下。
1.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扶貧開展的重要性
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通常較為偏遠,并且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進而使得少數民族連基礎設施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例如醫療、教育等。而因為醫療、教育等體系不夠完善,所以也導致了人才匱乏這一問題的出現,最終造成惡性循環。對于怎樣有效的促使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一直都是我國扶貧工作關注的重點。通過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旅游業,不僅僅投資成本低,并且收益十分的可觀,所以這是一項能夠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整合其中的資源,并且注重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同時,在其中發展旅游扶貧項目,最為主要的還是依托于當地的豐富旅游資源和特色民風民俗①。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得清楚的認識到,要想更好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如果僅僅依靠當地人們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得通過聯合各個方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使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旅游業的更加良好的發展。同時,各地政府也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支持,例如加大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
相比較于傳統工業,旅游業項目的開展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例如對環境破壞小、投入成本小等,同時期重復利用率還非常的高。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合理的開展旅游項目,不僅僅能夠促使生態文明的建設,并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時還非常的符合國家大力提倡的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2.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開發過程中存在的阻礙
因為我國第三產業的建設開發起步較晚,所以在以旅游業為代表的新型產業開發上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進而使得我國整體旅游業發展非常的緩慢,服務方面也不夠理想,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旅游扶貧順利的開展自然就更加談不上了,具體阻礙如下所示:
2.1少數民族地區開發比較晚,并且服務比較落后
因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進而在旅游業的利用和開放上本應該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不過因為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又或者是人員綜合素質較低,進而使得景點特色程度較低,并且經濟效益也非常的差,最終導致政府各方面投入“打水漂”。除此之外,這樣還很難將少數民族的特色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在景點布置上也較為分散,沒能將優勢真正的轉變成為經濟方面的價值。
2.2少數民族地區通訊和交通較為落后
交通問題一直都是制約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訊方面也受到社會發展因素和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很多技術得不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②。很多地區沒有機場和鐵路,只能夠依靠公路或者是水路進行運輸,這樣極大的影響到旅游業的發展。再加上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使得地方政府財政基本都是向當地支柱產業和基礎性產業進行投入,例如漁業和農牧業等,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到旅游業中。
2.3對于旅游市場把握不足
因為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交通普遍不發達,所以導致旅游景點的服務范圍極大的縮小。還有部分旅游景點距離城市非常的遙遠,進而很難吸引游客。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人員因為不能夠從事旅游服務活動,所以只能夠轉而從事其他活動來增加收入,進而導致惡性經濟循環,很難有效的實現脫貧致富。
3.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模式分析
3.1生態保護和扶貧開發并重
就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扶貧來說,大力的開展旅游業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并且對于這些地區真正的實現脫貧致富也有著很大的意義。不過要想更好的發展旅游業,必須得將保護當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當作是重要基礎,對于一些文明古跡更是需要加強保護,同時還得建立科學有效的緩解質量監督部門。總的來說,在發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夠以破壞生態環境當作代價,對于一些非法獵殺保護動物和砍伐珍貴樹種的行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打擊,并且對于景點環境污染方面也應該加大控制力度。
3.2注重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的發揮
將旅游業的發展當作是重要的扶貧項目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大實施和推行的工程,并且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一點和政府在規劃和政策方面的投入支持是分不開的③。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政府為了有效的解決少數民族貧困問題,一直都非常的重視對扶貧地區的傾斜,例如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優先應用政策支持,并且加大技術和資金等的投入幫助這些地區解決基礎設施不完善和樓后等問題。同時,還加強了有關于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這樣不僅僅使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資源有效的集中起來,并且對于貧困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3.3選擇有效的旅游類型
旅游業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在大力開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項目的時候,必須得因地制宜,并且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相關人員必須得清楚的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旅游項目都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項目選擇過程中,必須得充分的考慮到當地實際情況。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對于一些比較落后的貧困地區,最好是開發農家樂綠色旅游、背包旅游等形式,這樣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情況更加的符合。這樣不僅僅能夠很好的增加當地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讓人們體驗到少數民族的特色景觀和文化體驗。除此之外,大力發展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相適宜的項目,一方面能夠發揮少數民族資源優勢,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能夠很好的保護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最終實現增加當地收入,提升就業率的目的。
4.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更好的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扶貧效果,具體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特色的旅游模式,并且還得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的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在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時候,還得保證該地區景觀文化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完整性,不斷的進行資源配置的優化。只有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的現狀,并且還能夠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目標。
[注釋]
①魏來, 廖源, 朱悅,等. 貴州民族特色村寨山地旅游扶貧模式探析——以六盤水市海坪村旅游扶貧規劃為例[J]. 懷化學院學報, 2017, 36(3):39-42.
②蓋媛瑾, 吳紅梅. 民族貧困地區旅游產業扶貧:實踐困境與推進路徑—以貴州省少數民族極貧鄉鎮旅游產業扶貧為討論對象[J].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18(1):67-73.
③劉紹吉. 滇東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旅游扶貧問題研究——以云南省師宗縣五龍壯族鄉為例[J]. 經濟師, 2008, 2008(11):259-259.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新疆喀什8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