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徒制”是我國幼兒園普遍實行的一種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職前教師實踐經驗方面的不足,成為新手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要方式。有調查顯示“師徒制”對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師資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師徒制得到了廣泛應用。
關鍵詞:“師徒制”;初任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一、“師徒制”的內涵與價值
“師徒制”通常是指一位優秀的有經驗的教師,通過一對一的個別教育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向新教師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處理、人際關系技巧和教學經驗的一種方法。它有助于新教師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工作環境,促進新教師更好成長。
二、“師徒制”在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師徒配對缺乏針對性
在師徒配對方面,大多數幼兒園采取“領導分配制”。新教師剛入園,在什么情況都沒有了解的前提下,就被告知哪位老教師是自己的師傅。幼兒園方面認為,自己為新教師選擇的師傅是從經驗、能力、年限、性格等因素去考慮的,安排的都是專業素質強和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的老教師,在幼兒園方看來他們認為自己考慮得十分周全,為新教師安排的全是優秀的教師。但是他們卻沒有考慮過新教師的感受,沒有考慮過他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在知識、技能、性格上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哪些地方可以來取長補短?所以如果幼兒園沒有對新教師有實際的了解,那么就無法真正為他們選擇合適的師傅,既然這一點做不到,那可想而知在這種方式下建立起來的“師徒制”勢必會對師徒關系產生影響,實施效果也會和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
2.對師徒關系的認識不正確
(1)對師徒關系理解有偏差。在“師徒制”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會認為受益方永遠只有新教師。他們看到的都是師徒制對徒弟專業發展有益的方面,而忽視了師徒制對師傅專業發展起到的作用。在老教師的幫助和培養之下,新教師在活動組織、環境創設、保教工作的反思與思考、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家長溝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所以他們都是從徒弟的視角出發看待師徒關系,認為只有通過老教師的指導,新教師才能取得這些進步。然而對于老教師而言,新教師剛從院校畢業,他們帶來最新的理論知識,這個過程為何不能成為雙方互相學習的機會呢?
(2)對初任幼兒教師印象有偏差。在幼兒園中,多數教師會認為新教師存在實踐經驗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現象,甚至各個方面都要從零開始。不過,終身學習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行為規范,也是每個社會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應貫穿于人的一生。新老師確實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地方需要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但是還有一點我們要清楚,新教師帶來了最新的理論知識。他們剛從師范院校畢業,在校學習期間,吸收了很多前沿的專業基礎理論,師徒雙方互相交流、互相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達到教學的共同提升。
3.師徒配對缺少計劃性
(1)師傅忽視帶教計劃的重要性。為了讓新教師快速成長,在深刻了解新教師的基礎上,老教師根據新教師的性格、能力、優勢等方面“量身打造”專業發展規劃,這樣的帶教過程才會更具計劃性和針對性。但是真正能根據徒弟的實際情況制定帶教計劃的老教師很少,就算幼兒園有這方面的要求,然而師傅平時工作太忙大都無法顧及,一般都等到期末要交材料的時候,為了應付檢查隨便寫寫。沒有詳細的帶教計劃,老教師對新教師的指導就會成為“隨機指導”。大多數只是老教師在帶班的時候,讓新教師在旁邊觀察、模仿,新教師帶班的時候,老教師就會在后面觀看,遇到不好的地方,給他指出來而已。
(2)徒弟缺少對自身成長的合理規劃。新教師入職之前,應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為自己定制一份“個人成長規劃”,對自己入職期間的期待、疑惑、溝通能力、理解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等各方面做一個自我專業成長規劃。新教師要學會在反思中成長,利用聽課的機會,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多學習他人的經驗,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實現目標。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及時將自己的實踐心得記錄下來。通過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模仿和學習,吸取他們的教學長處,不斷調節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做才有助于新教師在工作期間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更有階段性。然而大多數新教師沒有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成長速度緩慢。
4.“師徒制”運行的有效激勵欠缺
實行“師徒制”無疑增加了老教師的負擔,他們在完成自己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對新教師進行指導,這在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上對老教師是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這時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園中,園領導是秉著信任、肯定的態度讓老教師去帶新教師,卻忽視了老教師的感受及想法。有的老教師認為自己工作累負擔大,不適合帶新教師,但是上級領導的要求又拒絕不了;還有的老教師認為自己雖有教學經驗,但是不太會教授,再加上怕麻煩,不愿意帶新教師等。老教師對師徒制認識存在偏差,再加上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師徒制容易變成一種“良心活”,教好教壞都一樣,降低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影響帶教效果。
三、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中“師徒制”的優化路徑
1.加強“師徒制”的針對性
幼兒園師徒實行的是“領導分配制”,由于對方缺少相互了解的機會,從而導致“師傅”不能真正知道“徒弟”的需求是什么。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幼兒園在新教師一入園時可以安排“師徒見面會”。新老教師之間互做自我介紹,說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對未來專業發展的設想和展望,允許師徒間相互選擇,并通過締結協議的方式確立幫扶關系,明確幫扶內容、幫扶目標的管理活動。
2.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師徒關系
(1)對師徒關系理解要到位。通過了解我們可知,經過老教師的指導,新教師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新教師觀摩老教師上課,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老教師給新教師評課,應深度解剖新教師存在的不足并找出原因,幫助徒弟更快、更好地進步。同時還可以采用師徒互聽、互評的方式,讓新教師和老教師就同一課題共同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新教師可以及時將自己不明白、不懂的問題向老教師提問,在這種條件下互相交流,及時改進,最終取得共同進步。
(2)積極與新教師進行切磋交流。新教師剛剛畢業就踏入社會,他們帶來了最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老教師在園工作年限較長,一些教育觀念和知識可能有點落后,師徒間相互交流和切磋的過程中,新教師給老教師新的感受和體驗。還有新教師在對作品和教材的解讀中,往往和老教師有著不同的風格,往往會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新教師與老教師以往的教學風格有很大的不同,能帶給老教師新鮮感并有助于他們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3.加強對帶教過程的規劃
(1)師傅要增強帶教過程的自覺性。在幼兒園中,大多數老教師沒有意識帶教過程的重要性,在對新教師指導過程中存在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很少與徒弟進行交流。因此,在帶教活動之前,老教師需根據對徒弟的了解,制作一份“量身定做”的帶教計劃。老教師可以從徒弟的興趣、徒弟的需求、講課優缺點等出發,了解徒弟帶教期間的規劃,了解其想從哪些方面去提升自己。老教師在真正了解徒弟之后再根據自己多年帶教經驗,著手定制新手教師的成長計劃。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老教師也不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一意孤行,而是要與徒弟協商、討論,讓自己的計劃更加完善。
(2)徒弟應加強對自身的成長規劃。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新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得越早,對自己的定位就越清晰。新教師應用愛心、耐心對待每一位幼兒,因材施教,讓幼兒個性成長;并且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自己的視野;認真閱讀幼教書籍,認真做好筆記,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教師請教;新教師應加強自己的觀察能力,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留心觀察,遇到難題認真思考,經常與師傅交流。
4.建立“師徒制”有效運行的激勵機制
學年結束,學校應對教育教學成績優秀的結對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以此鼓勵結對教師互相學習,在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上都得到提高。學??梢越o老教師“帶教費”,鼓勵他們在帶教過程中認真指導新教師,全身心地指導新教師;給新教師“成長費”,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刻苦,積極進取,虛心好學。為了提高師傅帶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園還可以根據考核情況,給老教師提高薪酬,給他們頒發證書,給他們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等。
參考文獻:
[1]王穎,張枝利.“師徒制”: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J].遼寧教育,2014(15).
[2]楊顯彪.“師徒制”:新手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J].中小學培訓,2006(3).
作者簡介:孫曉明(1996—),女,山東即墨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