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算能力的實用價值與基礎學力價值在小學數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文章作者以自主評價、激勵性評價、開放性評價策略為抓手,在結合多種評價策略提升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運算能力;評價策略;小學數學
一、自己設計作業,實施自主評價策略
1.設計的題目要有趣味性
數值運算本身總是枯燥的,而小學生學習、練習運算最大的內驅力就是興趣。對二年級加、減計算的練習,我給學生印發了這樣一組題目,先讓學生進行計算,接著請學生加上所得差的反序數,計算它們的和。這時,學生驚喜地發現它們的和都是99。到底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必然的規律?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紛紛舉例驗證。這樣的訓練,學生充滿了興趣,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許多題的加減計算,這樣的練習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設計的題目要有層次性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的內容與方法應該有層次上的不同,讓一些優秀學生有更高水平的發揮,讓那些暫時感到有些困難的學生也有所收獲。由于學生的解題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提出的結論和理由也必定是多樣化、多層次的,教師在編制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學生的這些合理的差異。
二、多種評價方式參與,實行激勵性評價策略
1.撰寫評語,讓計算更人情味
作為一種行為管理的手段,表揚所發揮的作用絕不能低估。心理學研究表明,渴望得到好成績并因此受到老師表揚,是兒童重要的學習心理動機之一。批改作業或試卷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找出錯誤的答案,它更是幫助學生注意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以及怎樣繼續發揚優點的一次機會。對學生的計算作業進行評語評價時,教師應使用感性的語言,這樣更具有人情味與鼓勵性。
2.適時宣揚,爭做計算達人
圖表評價既是一種過程性評價,又可以是總結性評價。通過合理的競爭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因此,我每月開展一次全班評比,評出一批“計算達人”。學生有了學習榜樣,有了趕超目標,他們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就會更加自覺認真。
三、實施開放式考試,踐行開放性評價策略
1.申請式考試
針對運算能力的檢測,我設計了個性化的計算過關測試,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①靈活的測試時間。以往的數學考試往往需一小時左右,考試的長時間、大題量容易使小學生身心疲憊,難以發揮最佳水平。對此我采用了“專”(運算能力的測試)“平”(難度適中)“快”(時間縮短)的小型考試。以此提高學生考試的成績,增加學生成功的概率和進取的機會。②及時反饋評價,測試完教師馬上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等級評定,進行量化打分,并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③重視運算錯誤分析,對癥下藥。通過檢測,突出計算“弱勢群體”,針對他們出現的運算錯誤,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做到有的放矢,讓他們說、演、練、寫,形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
2.作業式考試
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有些學生作業(特別是家庭作業)成績不如考試成績。一是由于作業利害度較低,學生不在乎;二是由于作業重復題較多,學生沒有興趣。對此,我把每次相關計算作業也變成考試,把作業成績計入運算能力考核成績。這樣,作業就成了學生減負和高攀的“利益”,引起了學生的重視,他們對作業不再“輕描淡寫”,而與考試同等對待,達到了“輕負擔、高質量”的效果。
四、結語
在學生學習運算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多種的評價策略,既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運算的歷程,激勵學生運算學習,又能改進自身的運算教學。運算的學習和評價完美融合,有效地調節了二者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錢守旺.教好小學數學并不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夏景達(1979—),男,浙江文成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