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對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出來新的要求。由于高校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對于學生的思維、思考以及表現等各方面能力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高校必須在深入分析音樂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積極進行音樂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就高校音樂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發揮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修養、引導大學生轉變氣質和精神面貌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藝術美感活動的方式,促進高校綜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效果的穩步提升。作為高校,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大學生音樂審美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力度,幫助學生在審美心理與整體素質水平方面得到提升。
一、審美教育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審美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激發學生潛能的方面,而且對于學生思維能力、音樂創造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激發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開展審美教育活動的方式,不僅幫助大學生加深了對音樂的了解、理解以及應用,而且對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創造力的培養同樣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既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且還是一種影響大學生發展成長的情感教育。作為高校而言,應該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審美教育的優勢,通過對大學生心理的積極影響,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良好的音樂作品不僅使學生切身的感受到音樂的美,而且學生在體驗音樂帶來的美妙體驗的同時,其心靈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也就是說,通過鑒賞優秀音樂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才能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
二、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對策
(一)樹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理念
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音樂變化多端,但是究其根本就是精神和感官的一個紐帶。通過音樂可以反映當前整個社會的精神品質,同時又反作用于個人身上。也就是說,音樂是能夠讓人產生審美感知,引起情感共鳴最有效的方法。作為高校而言,應該通過開展音樂教學的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和感受音樂的精髓,為學生自我教育的順利完成提供積極的幫助。在藝術情境體驗和形象感悟的引領下,使學生內心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得到徹底的釋放和激發。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較深,很多高校的音樂教學中都存在著重技術而輕藝術的現象。大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往往因為過分地注重學生音樂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從而導致很多大學生都出現了審美能力不足且音樂綜合素質偏低的問題。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高校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傳統教學理念改革與創新的力度,構建完善的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在校園內部營造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文化氛圍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音樂活動中去,為社會正能量音樂元素與大學音樂教學的緊密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高校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效果的穩步提升。
(二)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
所謂的音樂鑒賞能力,實際上就是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促進學生音樂作品鑒定和欣賞能力的穩步提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主觀情感體驗,客觀公正的評價音樂作品,才能達到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效果穩步提升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音樂情調和境界,與古詩詞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了解音樂發展歷程的過程中,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氣息,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此外,為了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高校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發揮音樂形式靈活多樣的特點,有效地制定科學合理的音樂規劃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引導學生積極地感受多元化課堂模式,提升音樂審美。
(三)強化審美技巧,有效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
不同的學生對低音高音、樂曲速度、音樂力度、和聲表演以及音樂節奏等各方面的感悟能力與審美能力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作為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在深入分析大學生音樂學習現狀的基層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搭建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通過培養學生優雅情操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在豐富學生音樂閱歷的同時促進學生審美情趣與文化修養的全面提升,為學生及時發現和探究自身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積極的幫助,以便于其隨時地進行學習計劃的調整和完善。大學生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規范性特點突出的課程,其對于學生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大學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必須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學生的發展與個性特點,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才能達到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穩步提升的目的。另外,由于針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實際上也是學生審美的感知訓練,所以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應該積極地探索和尋找音樂教學的突破口,才能確保學生始終保持審美感受和感知能動激情狀態的探索,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訓練和培養,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學生后期的成長與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學生審美技能,強化音樂課堂的整體質量
高校音樂教學中針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不僅是促進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時也事關學生判斷是非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認知音樂可以蕩滌人的心靈,促進人的心靈健康的發展,在音樂的培訓之中,通過擴寬學生知識面的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因此,在高校教學之中,在音樂技能的傳授之中,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完善課堂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促進學生音樂理解和感知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后續音樂知識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很多著名曲目對于學生音樂向往和熱情的激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播放一些諸如《流水》等高雅的音樂,通過這些高雅的古曲,可以將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出來,在內心享受音樂的進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古代人是怎樣用古琴的音色將高水流水模擬并描繪出來的,此種音樂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音樂技能的提升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總之,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在深入分析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審美特點的基層上,積極地進行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將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同時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高校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月.現代教育技術與高校音樂課堂教學融合的途徑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9):52-54.
[2]賴天舒.高校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研究[J].藝術評鑒,2017(17):74-75.
[3]李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調查與分析[D].西安音樂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