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的音樂表演人才。藝術實踐教學是提升教師教育水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將高校音樂表演實踐基地與中小學音樂欣賞課堂進行對接,既有助于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和鍛煉,又有助于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為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年度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高等院校音樂藝術表演與中小學高雅音樂欣賞的合作實踐與資源共享》的教學研究成果之一,就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實踐情況進行梳理,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現實依據。
【關鍵詞】音樂表演;中小學音樂欣賞;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表演實踐教學是高校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的必修課程。音樂表演專業教學,需兼顧音樂基礎理論、藝術實踐和音樂美學三個層面。但教學計劃的全面性與現實教學中的片面性,教學中重技能傳授、輕素質提高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音樂人才培養質量瑕疵的現狀。在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重視課堂技能逐步向重視應用實踐而轉變,提高教師水平、落實“教——學——演”的教學模式,培養綜合素質的表演型人才,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要。
音樂表演實踐是將理論知識升華為實踐能力的過程。藝術實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自主鉆研、細致打磨作品,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通過排練表演、二度創作,提升表現作品的能力。藝術實踐讓音樂表演專業人才真正學而有所思、學而有所用,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高師音樂表演實踐基地與中小學音樂課堂實現對接,既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藝術實踐舞臺,同時也為中小學生帶來更豐富的視聽盛宴與藝術體驗,是共享、互融、互利的教學方式,對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高校音樂表演實踐教學有利于展示課堂學習成果,提高學生專業水平
(一)激發獨立思考提升實踐能力
高校音樂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音樂表演實踐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學習研究,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如在準備鋼琴獨奏曲《彩云追月》過程中,為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學生要做到對作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通過課外查閱了解作品的一些相關知識與技術難點,并結合多媒體演奏資料進行演奏風格的賞析與對比,深刻體會作品的“意”與“蘊”,在良好的自學基礎上結合教師的講授與輔導,更好地打磨作品、塑造音樂,從而探索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以達到高水平的演奏效果。藝術實踐,首先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另外,從樂譜到演奏、從教室到舞臺,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高,實踐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舞臺形象開拓創造能力
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需重視學生舞臺實踐的成果及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的能力。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與舞臺實踐密不可分,只有經過舞臺表演的錘煉,才能實現演奏水平的蛻變。對于表演者而言,要想收獲成功的演出,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良好的音色和技巧,還需要良好的舞臺形象與藝術表達、考驗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因此要強化學生舞臺實踐方面的訓練。音樂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舞臺表演能力、積累豐富的舞臺經驗,通過舞臺禮儀的學習、演奏心理的輔導及臨場表演的鍛煉,能夠提升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建立學生的表演自信,從而實現更高水平的演奏;其次,表演實踐能夠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從而創造出新的藝術靈感和表現方式,通過完善舞臺藝術及精湛的二度創作,充分展示作品的深層內涵和舞臺魅力,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二、高校音樂表演實踐教學有利于總結課堂教學經驗,開展教師專業調研
(一)完善專業教學提高教學能力
音樂表演實踐教學是教學成果的檢驗,能夠更好地完善專業教學。教師通過組織藝術實踐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能夠更全面地觀察學生、更清晰地發現問題,從而調動教師完善教學的積極性,總結到教學中的不足,針對學生的一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因此,藝術實踐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全面提升教教學能力的過程。
(二)開展專業調研轉變教學理念
高校音樂教師的科研能力對教育創新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將藝術實踐教學作為課題研究的對象,如將高校音樂表演實踐平臺與中小學音樂欣賞課堂進行搭建式教學作為課題研究,高校音樂藝術實踐與中小學音樂欣賞課進行對接研究,可以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轉變課堂教學唯一的僵化模式,將教學從校內轉到校外,高校音樂教師與中小學音樂教師交流教學、不同學齡的學生進行表演互動,實現教學共享的良好模式。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靈活化與多元化,勢必帶來音樂教學上的創新與顯著進步。
三、高校音樂表演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堂實踐活動有利于豐富音樂教學,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一)接觸高雅藝術豐富校園生活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國家提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從中小學音樂課堂的角度來講,高校音樂教學實踐與中小學音樂欣賞的對接活動,能夠將高雅的音樂藝術融入中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達到“潤物無聲、育人無形”的良好效果。中小學生在欣賞高校大學生不同專業的藝術表演的同時,能夠得到高雅音樂的熏陶和教育,而學生之間互動和交流為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了學習和觀摩音樂表演的平臺。通過此活動,讓學生親近藝術表演、感受藝術魅力和樹立榜樣形象,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學習和發展。
(二)共享藝術之美塑造健全人格
蘇霍林斯基曾說過:“美育是德的深化和具體化”。實踐可以證明,藝術教育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振奮精神、鼓舞斗志。高校音樂表演與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平臺的搭建,不僅是音樂共享和藝術交流的良好方式,同時,加強了不同階段學生之間的聯系,大學生的示范表演為中小學生帶來樂觀、專注、熱情的正能量,同時也會促進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追求更高的演奏水平。學生在共同感受和體驗音樂藝術的過程中提高了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作品介紹及講解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傾注學習的熱情與創造力,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并且能夠將活動中的感悟借鑒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高校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對接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及人格的塑造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高校音樂專業表演和中小學基礎音樂教學作為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銜接合作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活動勢必促進音樂教學的完善與提升。對于高校表演專業的師生來講,音樂教學實踐檢驗和提升了教師專業的教學和學生的表演能力。對于中小學音樂教學來講,與高校建立音樂教學合作,既有效豐富了音樂教學的模式,提高了音樂教學效果,又讓中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得到滿足,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二者互惠互利,相互促進。而高校音樂表演在中小學音樂欣賞的合作教學與探索依然任重而道遠,搭建教育資源共享交流的平臺,不斷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是值得高校音樂教學深思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曉艷.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與區域文化聯動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7(6):113-115.
[2]王熠娜,李蕾.論高校音樂專業藝術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9,25(4):127-128.
[3]廖星麟.論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銜接[J].藝術科技,2015,28(7):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