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音樂欣賞在中職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音樂欣賞因為其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為培育創新性人才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非音樂專業中職生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我國中職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音樂欣賞;探析;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欣賞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得到越來越多的中職院校重視,關鍵原因在于音樂藝術本身獨特的魅力,音樂藝術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基本素養等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大部分中職院校在傳統思維定式下,音樂藝術、音樂教育一直被認為是無關輕重的輔助學科,學科無存在的必要,可有可無,這使音樂教育在中職院校尤其是在非藝術中職院校里中的推廣與普及難度加大,障礙重重。但是當今社會已經不僅僅是需要單一能力的人才,而是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全面素質教育上下功夫,音樂教育也是學生是否成才的重要衡量標準。
一、目前非音樂專業中職生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相當一部分非音樂專業的中職學生還是很喜歡音樂這門課程的,但是由于生活環境、自身條件等因素,大部分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在進行中等職業教育之前其自身的音樂水平存在著相當的差異,但總體來說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音樂基礎知識弱、感受、鑒賞音樂的能力比較差,其中不僅是各中職院校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力比較薄弱,相關教育資源設施不到位,還有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等諸多問題。
二、非音樂專業中職生音樂賞析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音樂素養較低
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音樂素養較低的現象,音樂素養作為音樂賞析能力的前提,是培養學生全面音樂綜合素質的奠基石?,F在的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對于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等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非常低。一個學習音樂的學生音樂素養較低就像是機械地重復彈奏一首音樂一樣,學生不能感受到音樂本身傳達出來的深層意義。
(二)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文化素養較低
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后,進入中職院校進行學習,年齡普遍較小,心智、學習能力及本身知識水平較低,造成學生本身的基本文化素質較低,音樂賞析能力也相對較低。
三、音樂欣賞能力對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的培養
(一)通過培養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識別能力
音樂不僅可以準確地反映出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還可以在學生聆聽的過程中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學生的分辨能力。作為音樂教師,音樂教育不單單是簡單地教授一曲樂譜、一首歌曲,而是一個全面豐富的教育過程。在教授學生歌唱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音樂不僅僅是音樂本身,音樂也是一種語言,音樂是用音樂本身的語言去表達心中所想,去表達所見到的美好,表達世事百態。如在欣賞世界名曲《命運》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隨著音樂的演奏,學生臉上可以呈現“哀、悲、憤慨、激昂”等表情,這恰恰反映了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對音樂最基礎的分辨能力,和對音樂本身美的發現能力,學生有感而發的表現正是通過音樂欣賞將自己內心對音樂的理解與感知有內而外的自然流露。
(二)通過培養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均是學生在通過聽覺在頭腦中經過自己的辨識加工所塑造出的音樂本身的形象。這個過程沒有實物可以參考,沒有知識可以學習,這些都是依托于學生本身的想象能力而創造出來的,這種創造他人無法控制,是學生本身主觀判斷后的結果。學生在已有的音樂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感知的藝術本身進行自己的理解、加工、創造,在自己的腦海匯總重新創造出的全新形象。
由于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思維能力經過先天的遺傳會給學生帶來不同差異,但并不是存在優劣之分,差的就無法達到好的所能達到的地步,后天的訓練和培養同樣重要,所有的成功都是通過后天的努力創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樣需要后天的學習和訓練。經常且有規律地進行音樂欣賞能力的訓練,學生不僅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會越來越強,而且其他能力也會隨著增強,如學生的記憶能力、想象能力 、創造能力等。
(三)通過培養音樂欣賞能力培養學生文化素養
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浩如煙海、絢麗多彩,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音樂都帶有自己本身濃重的文化色彩,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學學生音樂的基本知識,同時,將音樂本身誕生的時期、國度、創作者本身的經歷等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僅可以學藝到音樂本身,更可以將音樂之外的文化之美傳遞給學生;其次,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傳承至今,不僅僅是因為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因為音樂本身融合了語言文學、地理風情、歷史事件等進行創作,更是因為音樂多種多樣的載體和藝術表現形式,如音樂可以與戲劇、舞蹈、影視等相結合進行表現。在音樂同欣賞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講解,讓學生充分認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和音樂特色,感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的差異,體會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區別。
四、培養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音樂賞析能力的對策
(一)加強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培養
樂理基礎知識對于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提升音樂欣賞能力十分重要,同時樂理基礎也是音樂最基本的語言。如果音樂知識匱乏,學生本身就無法完整地感受到音樂本身所傳遞出來的內涵和真諦。
教師在進行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培養時,需要循序漸進,不能進行填鴨式教育,要注重學生的理解與領會。在進行名著欣賞教學時,欣賞曲目內容應從國內到國外,從近現代到古代,欣賞曲目表現形式應當從單一樂器到多種樂器混合,從獨奏到交響樂。而目前一些學校及教師尚未做到這些,這需要逐步進行改善。例如,陳勛奇的《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表現的是激昂雄壯,貝多芬的《第八鋼琴悲愴奏鳴曲》同樣是表現激昂雄壯,在進行學生教育過程中,首先選擇國內的音樂進行欣賞更加具有帶入性,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后再選擇國外的曲目進行賞析。
(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升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能力和文化素養水平相輔相成,音樂欣賞能力是個人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文化素養水平又影響音樂欣賞水平。不同的學生本身文化素養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在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時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改變教學方法,音樂與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要加入文化的解讀,如在進行柴可夫斯基幻想曲《羅密歐與朱麗葉》賞析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聆聽音樂本身,學生可以感受到這段凄美愛情,但音樂中的跌宕起伏、感情的潮起潮落學生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在進行賞析之前,對這首樂曲誕生的時期、文化背景、故事中的情節進行鋪展描述,讓學生進入到當時的環境,再進行音樂的欣賞達到的效果將不同凡響。
五、總結
非音樂專業中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建設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在中職院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開展,同時學校也要盡全力為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知識面的擴展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偉.音樂欣賞教學的三點體會[J].黑龍江教育,1999.
[2]姚本樹.音樂欣賞教學十忌[J].中國音樂教育,1998.
[3]潘云平.音樂欣賞教學要注意學生的參與[J].中國音樂教育,1997.
作者簡介:班會娟(1981—),女,漢族,河南開封人,學士,現為河南省鄧州市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