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為重點進行闡述,以當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現狀為依據,首先分析小學音樂多聲部合唱概述,包括多聲部合唱基本含義、多聲部合唱的種類,其次從訓練節奏、層次分辨、和聲訓練幾個方面,深入探討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進一步提高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聲部合唱;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針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學,含有歌唱教學、律動教學以及欣賞教學等,其中歌唱教學占據的比例比較大。多聲部合唱歌曲的主題較為廣泛,風格多樣,然而在實際的小學音樂課堂中,這些資源沒有被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大多數的教師認為音樂教材存在較大難度,缺少科學的教學方式,往往將聲部歌曲視作單聲部歌曲設計教學環節。即使將兩個或者多個聲部引進在音樂課堂中,取得的效果卻不盡人意,而學生對音樂歌曲的美感以及音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夠深入,因此,小學音樂多聲部的合唱教學力度有待加強,以下為筆者對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給予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一、小學音樂多聲部合唱概述
(一)多聲部合唱基本含義
針對歌曲在演唱和演奏期間,四部和聲中的每一部都可以稱為聲部,且器樂聲部包含高音、中音、次中音和男低音。多聲部的本質是在音樂進程中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聲部的同時出現。然而,合唱自身便是一種諸多獨立的主體參與演唱多聲部的藝術形式,往往沒有特定的指揮,伴奏的存在可有可無,在演唱期間需要保證每一個聲部之間足夠和諧與優美,可以理解為多聲部合唱活動具有較強的普及性和大眾性。
(二)多聲部合唱的種類
對于小學音樂中的多聲部合唱形式,其含有諸多種類,基于音色對多聲部合唱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同聲合唱以及混聲合唱;基于表演形式將多聲部合唱分為伴奏合唱、領唱以及大合唱等,一般情況下依據音色對多聲部合唱加以處理,即同聲合唱主要是借助單一聲種開展的演唱活動,其重點分為男聲合唱、童聲合唱以及女聲合唱三個種類。多聲部合唱的特點為音色較為純正、音質較為和諧,且在合唱期間往往體現在二聲部合唱與三聲部合唱兩個角度。混聲合唱就是通過多個聲音種類加以形成的合唱形式,往往包含男女聲混合以及兒童與成人混合等類型,音色豐富多樣,聲音展現力較強,被稱為目前理想狀態下的合唱種類。
二、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訓練節奏
所謂的節奏詞匯,主要是指兩個角度,也就是廣義和狹義,一般來講,節奏集中表現在狹義方面,也就是組織成立的音的時值關聯。節奏作為音樂的本質屬性,也是合唱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借助節奏,教師可以巧妙地把不同種類的旋律和不同種類的聲部進行區分,而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促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聲樂功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多聲部節奏的技巧,引導學生在日常訓練中通過對比和分析準確地把握音樂節奏,辨別對應的聲部。
此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應以由淺及深的原則引導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訓練,主要分為兩個層面:其一,單聲部音樂節奏訓練,因為單聲部訓練是多聲部訓練的關鍵,便于學生節奏感的提升。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以單手打拍子的方式加以訓練,其二,音樂多聲部的節奏訓練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組織學生傾聽兒童合唱的歌曲,并且教師對歌曲的某一個部分進行講解,之后再引導學生體會與品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節奏。
比如“紅星歌”的教授,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四拍特點,引導學生在傾聽期間關注歌曲的速度以及和聲的演唱方式,最后引導學生單手進行打拍子的訓練,進而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
(二)層次分辨
在小學音樂多聲部合唱課堂中,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聲部層次分辨能力,才可以準確地找到自己在合唱歌曲中占據的地位,以免受到其他同學歌唱時的干擾。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會容易掌握單聲部的層次性,但是在合唱環節中學生總是忘記自己在合唱中的地位,因此,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對多聲部的層次分辨能力。
其一,樹立學生合唱意識,音樂歌曲的合唱需要學生之間友好的配合,每個學生應該做好自己扮演角色的責任,同時,教師可以培養幾個有領頭能力的學生,安排在各個角落中,發揮其自身的帶領作用,提升多聲部合唱的教學質量;其二,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發音環境,在學生初步掌握音樂基礎發音技巧之后,擴展練習的范圍,提升音樂發音的難度,組織學生準確地對歌曲發音進行分辨,在找到標準的聲部之后進行演唱,由此不斷培養學生靈敏的聽力,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音樂多聲部合唱的層次性,凸顯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三)和聲訓練
和聲作為多聲部音樂中的最高級組織,作為音樂演唱的有效表現方式之一,在小學音樂的和聲教學中,聽音練習應該與和聲部分的訓練同時進行。而和聲技巧往往存在于音樂作品中,需要在正確的分析與研究之下,把音樂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加以關聯。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精心設計和聲訓練的環節:其一,音樂合唱訓練的示范。教師可以將和聲訓練介紹給學生,和學生共同進行交換形式的訓練。在二聲部的訓練中,先拍一聲部的音樂節奏,之后再學生拍二聲部音樂節奏時教師拍一聲部節奏,強化學生對和聲技巧的掌握;其二,借助樂器開展和聲訓練活動,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電子琴或者打擊樂等樂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證和聲訓練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借助具備固定高音的樂器對音樂的音準加以規定,使用打擊樂幫助學生了解音樂和聲的本質,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演唱能力。
比如“歌聲與微笑”的教授,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這首歌曲的和聲部分介紹學生,促使學生對演唱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引導學生細致的閱讀歌詞,找到一聲部以及二聲部的標準位置,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加強學生對歌曲的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借助樂器對歌曲的歌聲環節進行訓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通過不斷的訓練和引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多聲部合唱作為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美感以及音樂技能的培養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給予多聲部合唱教學高度重視,結合音樂中多聲部合唱的基本特點,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需求,設計出適合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增強小學多聲部合唱教學的影響力和渲染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施云斌.小學課堂合唱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7(17):55-57.
[2]關建平.以歌唱為最佳媒介 用合唱喚醒音樂靈魂-談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應用于小學合唱教學[J].兒童音樂,2018 (4):52-55.
[3]陳清.培養小學生合唱能力教學策略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205(8):99-100.
[4]徐錫英.在低段輪唱教學中融入小游戲的嘗試——以二部輪唱《兩只老虎》為例[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4):24.
[5]邱婷.淺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1(4):134.
[6]黃云恩.以合唱《編花籃小景》為例談賽前短期內的難點突破[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