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娟?

摘要:傳統的會計核算下的財務人員對公司業務只是事后核算,業務完成后將業務數據交予財務人員,由財務人員核算出財務數據,是典型的事后監督,甚至監督的角色也談不上。由傳統的會計核算向致力于業務發展轉變,業財融合是新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方向,也是企業發展管理的趨勢。業財融合要求財務部門作為履行企業重要職能的部門,應主動去解決與業務部門的矛盾,配合企業高層,根據企業戰略部署,聯合業務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與保障。本文就外貿企業業務模式分析財務人員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業財融合,助力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關鍵詞:業財融合;必要性;問題與策略
業財融合是業務經驗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的簡稱,它要求財務人員扮演決策者,既要掌握財務目標,也要了解企業運作狀況,為業務提供有效數據支撐,從而創造價值。但目前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還普遍存在財務管理與業務工作脫節的現象。為促進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2016年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其中第四條中的規定,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意識,將財務數據轉化為對業務部門有效的建議,并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回應業務部門的質疑,提高溝通效率,主動出擊。
一、外貿企業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外貿企業貿易類型繁雜,業財融合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外貿企業貿易類型包括國內貿易、出口貿易、轉口貿易等貿易方式,不同貿易方式下涉及的財稅知識差異巨大。做到業財融合,即財務人員利用財務專業知識對業務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控制,為管理層對業務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促使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二)業財融合是外貿企業財務為業務服務的基本保障
外貿企業因沒有生產環節,其交易的形成更多的是溝通工作。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人員加強與業務部門的工作內容的了解,只有通過不斷溝通,結合業務數據的財務數據才能更好的為業務決策服務。
(三)業財融合是外貿企業財務人員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加強控制監督、防范風險的需要
外貿企業業務流程比如銷售、采購、收款、付款等基本環節與財務人員的工作密切相關,財務人員再主動將工作延伸到業務活動的其他各個環節,將財務管理與業務工作有機整合,協助發現與解決業務工作中的有關問題,從而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財務控制監督與防范風險的職能。
二、外貿企業實現業財融合所遇到的問題
(一)傳統觀念的阻礙,業務與財務各自為陣
同樣在外貿企業仍有很多會計人員將自己的工作崗位職責鎖定在一般的會計記賬,認為依據原始憑證做好賬務,編好報表即是一個基本合格的財務人員。這樣的想法已嚴重落伍,縱觀現代企業要求會計人員由記賬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如果會計人員希望提升價值,首先要轉變觀念懂得會計工作要為經營管理服務,要為業務服務的道理。
(二)企業經營管理者業財務融合意識薄弱
一些外貿企業的業務人員與客戶及供應商在前期報價、訂單開發或物流模式確定階段,由于企業經營管理者在制度設計中沒有引入財務人員首先對相關業務流程做深入了解,從而提供財務方面的專業指引或建議的流程,僅由不懂財務的業務人員拍板決定,造成后期部分與財務有關的工作難以銜接,或者造成財務工作的無法順利展開,甚至因業務流程設計錯誤造成預期收益與實際作業形成的真實收益相差甚遠,給公司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的局面。
(三)業務與財務的有機融合在處理上對外貿企業來說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課題
首先,沒有天生懂業務的財務,也沒有不經學習就懂財務的業務。財務人員懂得業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漫長的學習與工作經驗積累的。其次,業務人員對基本財務知識的了解亦有抵觸心理,很多資深的業務人員工作多年對基本財務常識難以理解,從而容易造成業務工作執行上的失誤。另外由于外貿企業不屬于實體經濟,業務人員對企業的貢獻奠定企業發展的基礎,有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出于種種因素的考慮,對財務與業務信息共享有所忌憚。
三、外貿企業財務人員業財融合的策略
(一)財務人員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溝通技巧
有人預測,人工智能興起后會計記賬有可能由系統自動完成,不需要會計人員動手,即傳統財務人員的工作逐步實現自動化,一般財務核算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如果會計人員不希望被時代淘汰,希望提升自身價值,就需要轉身實現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這一轉變最直觀的表現即為業財融合。從骨子里樹立財務人員的工作要要為經營管理服務、要為業務服務、為企業一線作戰服務的意識,從而改變自身的工作態度與基本方法,強化與各部門的溝通能力,方能為后續搜集整理分析數據達成業財融合提供基本保障。
(二)財務人員應了解外貿企業業務屬性,共建良好的業財融合平臺
外貿企業的交易流程除了包括一般國內貿易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另因涉及多種類型的貿易形式及進出口相關業務而使得流程更加繁瑣。其中報價、簽約、采購、倉儲、物流、收付款、出口退稅等事項每一環節都與財務人員的基本工作有緊密的聯系,為協助業務及跟單人員在交易的每一個環節步步為營,財務人員要不斷學習積累業務知識,將財務技能與業務知識充分融合,在業務達成前了解交易框架及流程,提供涉及財稅方面的專業指導與建議。交易完成后財務人員應主動搜集資料,協助反映經營成果,對比分析,排除交易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因在尋找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難免會增加其他部門的工作而造成工作阻礙,財務人員應適時向管理者傳達企業業財融合的必要性,消除管理者心中芥蒂,推動企業管理層搭建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的交流活動,與企業管理層及各部門努力共同創建良好的企業業財融合工作平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財務人員應加強對業務人員的財務思維培訓,加強財稅、外匯等知識的宣傳
要做到業財融合,財務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企業所有部門、人員均使用財務思維進行財務管理。不需要將業務人員培訓成為財務專家,但需要業務人員懂得基本財務思維和知識。比如業務人員通常所說的銷售收入為含增值稅的銷售額,而財務報表里最終統計的都是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而且一旦涉及國家稅務部門對稅率調整,業務人員通常使用的含稅報價與銷售額的概念在處理這類事項時會造成誤會與阻礙。財務部門應該向業務單位提出要求銷售的概念里使用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包括給客戶的報價、與客戶簽訂的訂單、常規匯報的統計報表等。再比如有潛在客戶向外貿企業進行詢價、探討交易模式及物流流程時,在多種可交易的模式下,財務人員應按業務人員提供的基礎數據主動試算各種模式下的貿易成本及預計銷售毛利與毛利率,告知業務人員及管理層在不同交易模式下可能涉及的交易風險、稅務風險與外匯風險等以及防范這些風險應該提前準備的工作,并積極向業務人員及相關管理層傳授這些工作相關的財稅、外匯知識,以輔助管理層做出最優決策。
(四)財務人員應主動參與到項目管理、經營分析、預算預測等與業務密切相關的工作,做好外貿企業預算、績效評價、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各項工作
在外貿企業涉及專案項目管理時,財務人員應針對獨立的項目專案搜集資料并提前為項目管理部門做好項目預算、成本費用管理、風險分析與控制、項目采購管理等工作隨時提供可靠思路與數據。在交易過程中及時搜集各類信息,為每一步的銷售、采購策略確定提供依據。比如實際的銷售額、銷售毛利率模向、縱向的對比,發生銷售變動的實質性原因與改善建議的搜集(如上表格示例)。采購報價與實際購買價格的差異對比,以準確進行成本分析與控制。銷售成本費用與預算對比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預期是否能達成預算收益等。同時要協同業務部門做好客戶信用與應收賬款管理工作。
(五)財務人員應不斷學習掌握更新國際財稅知識,為外貿企業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管理層對企業業務層戰略管理、企業總體戰略管理等提供可靠依據
外貿企業由于自身業務交易的特點對國外政治、經濟、稅務等環境需要有所了解,另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經濟變幻莫測,為順應發展潮流,財務人員應不斷學習掌握更新國際財稅知識,在企業需要對外拓展業務、對外投資時,財務人員則可協助收集最新資訊為對業務發展國家的投資環境分析、投資項目分析提供財稅方面的參考與建議,投資項目落實后做好項目預算與實際之間差異分析報表,以期為業務部門對外拓展業務形成競爭優勢,穩定增加交易額,進一步實現收益最大化,助力企業創造更高價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外貿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只有改變傳統觀念,不斷學習與積累各類業務知識,加強自身的溝通技巧,加強對業務人員的財務思維與財稅知識等的培訓與宣傳,主動向業務領域出擊,學習與掌握更新的國際財稅知識,了解業財融合的真諦,才能真正實現外貿企業的業財融合,共同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雪松.積極推進業財融合 助力公司價值創造[J].中國總會計師,2014 (1): 78-81.
[2]馬洪福.淺談項目管理型企業的業財一體化建設[J].財經界,2014 (20).
[3]段君亮.積極推進業財融合,助力公司轉型升級[J].財經界(學術版),2015 (4): 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