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治強
摘要:由于金融自由化的程度加深,商業銀行會計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越來越多。本文通過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形成因素、表現形式及防范措施的探討,旨在為商業銀行會計防范理清思路,對癥下藥,從而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內控風險點
我國早在2006年就出臺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并且在2014年中國銀監會以銀監發[2014]40號進行了印發修訂,該指引明確了內部控制的職責、措施、保障評價體系以及監督機制。隨著近年來金融案件的頻發,建立內控風險防范機制已是迫在眉睫,而風險多與會計內控有關,因此更需建立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系統,保障商業銀行的安全穩定運行。
一、會計內控風險分類及及控制分析
巴塞爾委員的《新資本協議》將銀行的操作風險界定為由于內部流程、人員和系統不足或操作失誤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直接或間接的風險。借鑒巴塞爾委員會定義的操作風險,中國銀監會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將風險界定為除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外的第四大風險類型。
這種劃分也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采用的分類方式,這里會計操作風險不只是狹義上操作行為引起的風險,而是覆蓋到整個會計層面的所有風險類別。根據《指引》,會計風險內控主要包括控制環境、內控目標、內控監督、控制活動以及風險評估這五種要素,由此我們設計出相應的會計風險的內部控制流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損失最大,是最需反思和優化的環節。另外,值得 廣東省佛山市 一提的是,近七年來,該銀行由會計操作引發的風險事件多達43起,占全部風險事件的53%,超過了一半的比例,不僅給銀行自身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還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
這些會計操作風險近年來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的例子就是很好的例證,由于風險防范機制的不健全,我國也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結合以上分析,會計風險控制點主要就是反映在不同的會計內控環節,依據上述不同的會計風險類別設置。我商業銀行常見的會計風險點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會計管理控制風險
表現為主管職責風險以及人員管理風險。主要指會計主管風險意識不強,職責履行不到位,柜員不足且職業素質較低,崗位約束力度較小。
(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
表現為現金管理、賬戶開立使用、票據業務審計及交換、印鑒管理、大額資金管理、代理業務、以及網銀業務風險。
(三)法律風險
表現為掛失凍結業務的存款糾紛、印章權限及專用款項引發的銀企糾紛、協議制定不規范不完整、代理業務權責不清晰的合同糾紛、以及票據審核填制不嚴格,大額資金審批手續不合規等的法律糾紛。
(四)外部事件
表現犯罪分子的違法欺詐、貨幣存單造假行為、以及外部政策法規的變化等。技術的更新換代使得不法分子有了更加高明的作案手法,一旦缺乏防范,就有可能引發風險危機;其次,對于國家政策法規缺乏學習,未及時調整風險策略,也能導致風險的發生。
二、會計內控風險點的成因
當前商業銀行內控風險點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管理人員缺乏風險防控意識
由于風險防控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且大多商業銀行的管理人員對風險防控存在僥幸心理,都未引起足夠重視。這直接導致企業在進行戰略規劃時忽略了會計風險防范這個模塊。管理人員未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理念,在接下來的各種業務操作行為上必然會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
(二)風險內控體系不完善
當前的會計操作手段完全滯后于快速的業務發展,會計信息龐大、冗雜,得不到有效的整合歸檔,會計人員在操作時不按規章流程進行,一些新興的業務層面覆蓋不全面,缺乏風險防范措施,業務流程大多由同位柜員全程辦理,缺乏二次復核環節。一些商業銀行在制定完風險內控措施后,卻缺乏對其具體的執行推進,或者執行力度不夠,執行人員不按規定操作等情況時有發生。或具體的權責分配不清晰,導致人浮于事,互相推諉扯皮,延誤風險防范時機。
(三)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3]
監督是保證制度有效執行的必要手段,但由于當前監督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且通常是身兼數職,無法撇清職位界限,存在縱容包庇現象。監督結果也未能及時上報,監督的處罰力度不足,對于存在的問題也常常察而不決,極大地影響了監督效力。
三、會計內控風險的防范機制建立
縱觀金融危機的產生與爆發,商業銀行大量破產,其原因幾乎都是缺乏好的內部風險防控。而會計內控作為銀行監管的重要職責,貫穿業務流程始終,目前遵循《指引》,我國的商業銀行已經搭建起了基礎的會計內控框架,但仍未形成系統的內部控制系統,因此,必須加快健全內控體系,建立完善的內控體制防范機制。下面,根據會計內控的五個要素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
(一)設定控制目標
在進行會計內部控制時必須以五個構成要素為核心,對可能產生的會計風險全面評估,結合銀行實際經營狀況,設定控制目標。在目標設定時,首先對于外部控制環境要謹慎考察,必須是在遵循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去滿足股東等外部信息需求者;其次要合理評估控制成本,權衡實施控制措施得到的收益與不實施該措施帶來的風險利弊。將大的目標細化為會計信息要求,對相應的報表數據,資產變動等重點關注。
(二)優化內控環境
內控環境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內控措施。包括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組織結構等多方面內容。以H銀行為例,為了營造“全員參與、內控首行、守控增產”的文化氛圍,從管理層開始進行定向改革,明確管理層的職責權限,建立結構清晰的組織結構;其次制定了專項獎勵標準,對先進個人集體表彰鼓勵,制定“控制優先”業務操作評價體系,體現控制行為的長期導向性,提升了員工的內控意識,在整個企業內部營造了良好的內控環境,成效顯著。
(三)評估會計風險
有效的會計風險評估會直接影響到具體內控措施的實施,其評估流程為:確認重大風險以及其與財務會計的關聯度;識別固有風險,防范在崗人員操作失誤;分解風險,細化到每個業務流程,確定風險控制對應關系;建立預警系統及時防范。
(四)設計控制活動
內控模式統一,業務操作標準化流程化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前提,因此,在內部控制的設計上要有全局的思想,建立統一的內控體系。內部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要有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機制,制定銀行自身的內部控制條例并不斷修訂完善。在人員配置上,保證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培訓教育,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要層級分明,分層授權,權責分明。同時,加快會計電算化進程,優化銀行會計核算系統,定期檢查銀行軟件,防止病毒侵入,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業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三級管理機制,事前監測分析,事中及時防控,事后溯源追責。
(五)改進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主要是對內控實施過程及反饋結果進行監督核查,以保證內控體系建設的成效性。監督作為銀行監管機構的主要職責,應將重點放在理清監督對象,完善監督體系上,充分利用各項機構之間的權利制約實現同級互相監督,防止權利越界,對財務報表,會計憑證也要組織專人定期審查。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會計行為要及時取締,在重要環節設置關鍵控制點,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內控點的識別防控,加強會計業務處理環節的監督管理,能有效地規避風險的發生,減少商業銀行的經濟損失,保障客戶利益,促進國家金融穩定,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紳遠.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04): 43-44.
[2]姜明辰,張征超.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J].中外企業家,2016 (4): 83-84.
[3]唐麗娜.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問題及風險防范[J].現代經濟信息,2016 (4).
[4]馬寧.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表現形式、成因及防范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6 (16): 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