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國新
摘要:本文基于我國醫療制度和基層醫院現代化改革的時代背景,結合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探討了基層醫院內部控制過程中的暴露出具體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并對基層醫院內部控制所應關注的關鍵事項及其價值作必要的分析,以此為基礎,著重對改善基層醫院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和現代化手段做詳細的討論與闡述,旨在為基層醫院的現實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基層醫院;內部控制;難點;優化舉措
基層醫院作為與我國國民健康發展水平和疾病救助服務水平密切相關的醫療服務機構之一,對其人、資、財、技、環等要素的內部管控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基層醫院醫療及健康服務的質量與效果。在當下醫療制度及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實現對其內部發展各要素全過程、精細化的管理與控制已經成為基層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性環節。但由于基層醫院內部管理制度發展的滯后性和不完善性,且不具備健全而科學的管控機制以及全面的管控環節為有效支撐,再加上管控人才、管控環境與管控技術缺乏,進而造成了基層醫院內部管控的諸多難點和問題。
一、基層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難點與問題
醫療改革的深入,帶來了基層醫院功能結構和醫療服務模式的不斷變化,傳統而單一的內部控制系統顯然已經難以滿足城鎮居民對于基層醫療服務高水準的發展要求,雖然當下基層醫院在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中做出了很多嘗試與努力,但仍然在現實的運營發展中暴露了諸多管控的難點和問題,這些難點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控制制度以及管控流程引導和支撐的困難
嚴密而精細的內部管控需要科學可細化的管控目標、完善適用的管理制度以及上下銜接緊密且權責合理牽制的管控流程為支撐[1]。但在很多基層醫院的管理發展過程中,諸如人員考評、成本控制、風險管控和財務核算等方面也沒有一個可細化執行的管控目標。在管控制度的構建與優化上,沒有有效結合基層醫院的發展現狀,無法全面涵蓋內部管控各項活動的全過程,進而帶來了各個層面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再加上內部管控流程設置的不完善,各個部門的溝通與銜接缺乏科學流程的指導,從而嚴重制約內部運營發展的效率性和質量性。
(二)控制環境的薄弱以及管控思維內化的困難
基層醫院需要通過完善的制度貫通于整個管控過程,并通過人員權責的細化和意識的強化達到對于基層醫院現代管控文化與環境的構建。但是,在現實的發展中,一方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執行度的不夠,另一方面則由于上下全員對于現代化內部管控內容和價值認識的缺乏,導致基層醫院在內部管控環境的構建與實施內化上存在嚴重不足,進而無法形成制度管控和自我管控的思維,也就難以全面激發基層醫院改革和發展的活力。
(三)缺乏風險評估意識與觀念
醫療改革帶來了基層醫院更多發展與提升的契機,也造成了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內外部風險業已成為制約基層醫院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基層醫院的發展思想仍然滯留于傳統醫療機構壟斷運行的概念之中,在風險的預估、評價、分析與決策上能力嚴重缺乏,進而無法在風云變幻的醫療服務市場中通過發展思路的靈活性轉變、內部管控過程的高效化統籌、醫療服務層次的多樣化提升等方面給予風險有效的規避與消除,造成基層醫院發展緩慢、隱患重重。
(四)控制活動與環節的難點
基層醫院的內部控制環節和重點關注事項繁多,尤其是在對公章及財務章等重要印鑒的管理、人員考評與晉升的管理、醫療資源及辦公資源的管理、現金與財務收支的管理、合同管理、檔案管理與成本管控上存在著諸多管理難點和問題,有些基層醫院甚至在內部管理中缺乏其中必要的管理事項,或是很多管理事項合并為一個部門統一監管,進而造成管理環節的缺失,管理流程的隨意、管控權限的過度自由化,也就極容易造成徇私舞弊、暗箱操作行為的發生。
(五)控制手段滯后,溝通與監管失效
醫療服務水平的現代化提升需要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服務平臺予以多樣化的支撐,而內部控制的深化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達到對各個要素的精準控制,但是很多基層醫院依然停留于傳統的人工控制和整合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極易造成失誤,再加上沒有完善的溝通和監督機制作為指導,其內部溝通與監督管理行為存在著形式化和無用化,因此在內部控制管理中引入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管理平臺和大數據管理手段,將極大提升溝通與監管的效能,更能帶來內部控制過程化把控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二、改善基層醫院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內部組織,建立完善且可細化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與控制流程
基層醫院要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制定完善的醫療服務發展目標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內部控制目標,通過對內部管控資源的有效整合,達到對基層醫院內部組織機構更加有效而合理的配置,并設立審計、預算、價格等專業化的監督機構,達到因事設崗、權責明晰、監管有效、協調高效的組織關系設置,確保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全面而有效。
在組織架構不斷優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及其細化規章,參考醫院內部管控過程中的實施難點和重點問題,建立包括結構和決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資產保護控制、職工能力與業務控制、預算控制、風險控制、審計控制等各項控制制度[2]。并結合不同控制系統的發展實際,對其相關的制度進行可執行的細化與深化,達到涵蓋全面、重點突出、責任牽制、標準合理、程序健全管控體系的構建,從而為基層醫院的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構建科學化的人才考評機制和培養機制
實現對于基層內部各層面的質量管控,其核心的要素在于對人的管理,因此為了達到管控制度和管控流程的高效化實施,就需要在對各個部門人員的招聘、監督、管理、考評和培訓上予以重點的關注。一方面嚴格把控招聘與晉升環節,設置與崗位發展相適應的評判標準,并對人員的素養、能力進行全面的調查與測試,避免由于人員設置的失誤而造成管控效果的劣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考核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理論基礎和業務能力,還要對其的道德修養、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進行綜合性、客觀化的考評,進而帶來人員隊伍發展的和諧和健康;此外,還要不斷強化對于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的培訓,適時優化培養的理念、內容與模式,并對醫院文化與管控環境的構建在人員培訓中予以深化,從而為高水平的內部管控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三)強化預算管理和風險評估
預算管理是現代化內部管控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內部控制體系運行質量的關鍵監督手段。因此,為了實現基層醫院內部控制水平的多維度提升,就要結合醫院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將其資產和資源的配置方式通過預算量化的形式予以科學化地表達,并通過預算的編制、預算的細化執行、預算的過程化控制和預算結果的量化分析與考核等措施達到對醫院各個層面的優化控制。預算管理需涵蓋基層醫院運營業務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及辦公物資的采購、管理與服務的收支、財務收支、投資收支等等,從而為各個部門以及醫院整體對于業務行為發生的管控提供標準與指導。
而作為風險的評估與控制也是基層醫院必須予以關注的重點,其主要是從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兩個方面對所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預估、分析和決策,當下基層醫院的風險控制主要涉及(1)資產結構風險控制;(2)投資風險控制(設備、基建和技術等的投資);(3)信用風險控制(主要是醫療的事故和醫患矛盾);(4)信息風險控制(醫療信息和醫院信息的存儲、整合與利用以及信息安全);(5)合同風險控制這五個方面。
(四)引入信息化管控手段,提升管控過程的信息化水平
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和移動管理終端,實現人員考評的實時管控、財務信息的電算化處理、資產信息與醫療信息的高效存儲和多維分析等現代化管理效能,不僅能全面提升管控的效率,還能帶來管控水平的精準化信息輔助與平臺支撐,進而為高質量的內部管控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三、結語
強化基層醫院的內部管控要結合醫院的發展實際以及醫療服務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時代背景,從目標、制度、人才、環境、體系以及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斷實現內部管控的目標化、全過程化和精準化,從而為我國基層醫院的健康發展帶來充足的內部活力與提升動力。
參考文獻:
[1]白鳳霞,李偉.基層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 (17): 63-75.
[2]趙光宇.淺析基層醫院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7 (14):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