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因而能夠深刻地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漢字以其獨特的表意性、超時空性、超地域性而源遠流長。正如帕爾默所說:“如果中國人屈從西方國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種字母文字,充其量不過為小學生(和歐洲人)省出一兩年學習時間。但是為了這點微小的收獲,中國人就會失掉他們對持續四千年的豐富的文化典籍的繼承權?!北疚膹臐h字中蘊含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習俗兩個大方面著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婚姻文化在漢字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真實地記錄了古代的婚姻習俗。
一、漢字與婚姻制度
(一)“姓”與群婚制
原始社會,實行的婚姻制度就是群婚制。當時混沌初開,人類剛完成進化,一切都處于自由、散漫的狀態,沒有固定的社會秩序和倫理關系,大家一起捕獵,一起進食,一起耕地,一起居住。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婚姻制度也就顯得比較隨意,不僅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連母親也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父親是誰,血統的確定就只能通過母親來辨別了。所以,早期有關婚姻制度的漢字都以女性為主。
群婚制的出現,表現出婚姻開始由族內轉向族外,最有代表性的漢字是“姓”?!靶铡睍饧嫘温暎坠俏膹呐?,從生會意,生也兼表聲?!靶铡钡男误w結構,記錄了女性在維系宗族血緣關系中的重要地位?!洞呵飩鳌吩唬骸疤熳右蛏再n姓。”“姓”這個字傳達出孩子的母親是誰,表示了一種遺傳基因符號。顯然,正如上文所說,母親與孩子的血緣聯系是最緊密的,所以孩子的姓是跟著母親來的。
上古姓大都是“女”字旁,黃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虞舜是姚姓。這些漢字都深刻地反映出孩子與母親親密的血緣關系,體現出早期的婚姻形式。
上古時期,孩子的父親往往無法確定,流傳下來很多神奇的故事。例如,《詩經》記載,帝嚳的妃子簡狄和別人外出洗澡時看到一顆鳥蛋,便吞了下去,之后懷孕生下契,契就是商人的祖先?!妒酚洝酚涊d了后稷的故事,傳說,姜嫄在郊外散步,看到一個遠比常人大的腳印,正覺得奇怪,忽然有一股暖流沖擊全身,竟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服,她特別想踩這個大腳印。于是,她就將腳踩在足印上,頃刻間就感覺腹中有異動,好像有胎兒動來動去。她感到十分害怕,但只能繼續觀察,十個月后,果然產下一子。姜嫄以為兒子是妖怪,把他丟到巷子里,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巷子中來往的動物都自覺避開這個孩子,絕不踩他。姜嫄把他丟到山中,可是又被人發現,丟到冰面上,又被大鳥用羽翼護住,沒有被凍死。經歷這些事情后,姜嫄覺得這可能是上天冥冥之中給她的指示,所以她再也不丟棄這個孩子,好好撫養他,給他起名為“棄”。
由兩則傳說可以看到,契和棄的父親都是神靈,古人認為未知事物神秘莫測,將其歸因于上天,視其為天子,這反映出當時的婚姻關系,孩子要跟母姓。所以,“姓”這個字造得合乎情理,直觀地反映出當時的婚姻文化。
(二)“家”“室”與對偶婚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逐漸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這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倫理秩序,男女開始追求固定的配偶,這就產生了對偶婚制,標志著人類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越。
對偶婚制是指一對男女在不確定的時期內相對穩定地生活在一起。在這種婚制下,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而他對這個女子來說,也是她許多丈夫中的一個主夫。兩人在一定時期內共同生活,組成對偶家庭。但是,這樣的家庭關系本身并不牢固,任何一方可以根據意愿來解除。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家庭仍然以女性為中心。丈夫要跟隨妻子居住,妻子一直在本族群生活,而丈夫來自于其他族群,其生育的孩子歸女方族群所有。
對偶婚制中有代表性的漢字是“家”“室”。《左傳·桓公十八年》記載:“申儒曰:女有家,男有室,毋相瀆也,謂之有禮?!薄凹摇笔菚庾?,甲骨文從宀,里面又一頭豕,本義是指養豬用的大棚子,之后便引申為人住的地方?!墩f文·宀部》:“室,實也,從宀,從至,至,所止也。”它表示人歇息的地方。
男子只有到女方的氏族才有室,女人占有男人才有家。“家”與“室”是兩個互相依賴的概念,兩者共同反映了對偶婚制的特點,缺一不可。
二、漢字與婚姻習俗
(一)“婚”“娶”與搶奪婚俗
“婚”在《說文·女部》中的解釋是:“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日婚。從女從昏,昏亦聲?!边@說明,古代娶親都是在天黑之后進行的,可能這種婚姻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帶有一種搶的意味,所以要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墩f文·女部》曰:“娶,取婦也,從女從取,取亦聲?!睆倪@里看出,娶婦在古代其實也是一種搶婚。在現在看來,男婚女嫁是人生中一個必經的過程,也是一大喜事,但是當時沒有一種明確的約束,要通過一種野蠻的方式“搶”來獲得妻子。隨著父系社會的建立和發展,女子要承擔家務,男子的社會地位顯著提升。
(二)“嫁”與交易婚俗
交易婚是指把女子看作可以等價交換的商品來進行買賣,如“駿馬換小妾”。唐李冗《獨異記》記載:“后魏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辈苷每瓷蟿e人的駿馬,用自己的小妾來交換。女子社會地位一降再降,淪為男子生兒育女的工具,這是父權社會的突出特征。
《說文解字》曰:“嫁,女適人也,從女家?!庇纱丝梢?,“嫁”表現出古代的交易婚俗。女性一旦被當作商品,自然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同時,男性的地位大大提升,女子成了男子的私有財產。
(三)“媒”“妁”與包辦婚俗
群婚制度結束后,人類文明向前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習俗,那就是帶有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男女雙方必須經過媒人的牽橋搭線,才可以結為夫妻,自由戀愛是不允許的。
《說文》曰:“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庇衷唬骸板靡玻遄枚找?。”經媒人介紹,男女雙方才可以結為夫妻,這個婚姻習俗很早就已產生?!对娊洝ばl風·氓》曰:“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币馑际钦f,男女雙方苦于沒有媒人介紹,不能結為夫妻。古代講究八抬大轎,明媒正娶,父母擁有包辦子女婚姻大事的權利,自由戀愛在當時看來是不合規矩的,會受到世人的批判。從“媒”“妁”二字可以看出,媒人在婚姻中起到關鍵作用,可見漢字記載著豐富的婚姻習俗文化。
這種婚姻制度極大地限制了人的自然情感的宣泄,控制了人的正常情欲,這種婚姻往往缺乏感情紐帶,所以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劇,如《孔雀東南飛》。
三、結語
漢字與古代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習俗都有著明確的聯系,人們只要結合文獻深入分析相關漢字,就可以了解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信息。在分析有關婚姻文化的漢字時,筆者發現,古代婚姻文化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與社會變遷緊密聯系。漢字蘊含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使人們體悟到中華先民豐富多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