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玖 孫善軍 劉儉
摘要:針對安徽省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生產現狀,研究了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周年豐產高效生產的茬口銜接、品種選用、播栽方式、群體起點及肥水管理等關鍵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地區稻麥周年輕簡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以期為沿淮稻麥大面積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周年;栽培技術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lutinous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along the Huaihe River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we have studied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such as stubble joint,variety selection,sowing and planting methods,starting point of population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formed the annual high-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 model,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guiding the production of large areas.
Key words:The Huaihe River region;Glutinous rice-wheat;Annual;Cultivation technique
沿淮地區是安徽重要的糧食兩熟區生產基地,糧食生產以稻麥兩熟為主。該地區溫光資源豐富,糯稻生長期長,產出的糯米相比于南方糯米,支鏈淀粉含量高,粘性強、品質好,具有非常明顯的產業優勢[1]。因此,近年來,該地區粳糯稻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到8萬hm2以上,總產量達60萬t左右。隨著“秈改粳”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以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粳糯稻直播種植面積越來越大,而其晚熟性對小麥播種造成的影響也隨之出現。
為充分挖掘沿淮地區稻麥周年高產潛力,促進水稻和小麥周年均衡增產,提高種糧農戶的收入,以“糧豐工程”、稻麥高產創建、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科研項目為平臺,開展了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周年豐產高效生產的茬口銜接、品種選用、播栽方式、群體起點及肥水管理等關鍵栽培措施的研究[2],形成了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周年輕簡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以期為沿淮稻麥大面積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產量效益指標
稻麥周年豐產高效是指在同一田塊、同一年度內,水稻和小麥兩熟的產量和效益均達到較高的水平,一般比大面積生產分別增產10%和增收20%左右[2]。以代表性區域安徽省龍亢農場為例,2016—2017年度年均種植水稻、小麥各2000hm2,平均稻麥兩熟產量為16125kg/hm2(水稻8925kg/hm2、小麥7200kg/hm2,農情點數據),效益24454.5元/hm2(水稻16942.5元/hm2、小麥7512元/hm2,不計土地租金等,下同)。因此,沿淮地區粳糯稻-小麥周年豐產高效的產量應達14250~16500kg/hm2(水稻8250~9000kg/hm2、小麥6000~7500kg/hm2),效益為19567.5~25432.5元/hm2(水稻14767.5~17242.5元/hm2、小麥4800~8190元/hm2)。
2 茬口銜接
沿淮地區是水稻的優勢產區,溫光資源對稻-麥周年的播栽期要求相對較寬。近幾年來,隨著“秈改粳”的力度加大及直播稻的快速發展,水稻成熟期較秈稻推遲7~10d,對小麥產量產生了明顯不利的影響,沿淮地區稻麥生產的季節茬口偏緊。對于稻麥周年豐產高效生產而言,要保證茬口順利銜接,水稻和小麥都要立足“搶收”、“搶種”。因此,稻麥生產茬口銜接是周年高產高效的關鍵[3]。沿淮地區麥茬直播稻種植的適宜播期為6月上旬至6月中旬,此時期內力爭早播,確保水稻在10月底至11月初成熟收割。按照“早騰茬、早整地、早播種”的原則,在保證播種質量的前提下,于11月中旬前稻茬麥播種完畢。
3 品種選用
根據產量指標和茬口銜接的要求,稻麥周年豐產高效的品種選擇,應同時滿足以下2個條件:一是產量潛力要大,水稻品種直播產量潛力應大于9000kg/hm2,小麥產量潛力大于7500kg/hm2;二是生育期適中。水稻品種的全生育期宜控制在140d左右,小麥在210d左右。因此,沿淮地區稻麥周年豐產高效生產的水稻品種應選擇經省級品種審定的中早熟糯粳,如目前大面積推廣的皖墾糯1號、豐糯1246等;小麥品種應選擇半冬性的品種或春性品種,如煙農19、泛麥5號、寧麥26號等。
4 播栽方式
4.1 小麥 采用旋耕機條播種植方式。采用機旋,少免耕作業,旋耕深度視土壤墑情,一般為15~20cm;機條播,一次完成旋耕、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行距20cm,播深2~3cm。秸稈還田田塊提倡播后鎮壓,增加土壤緊實度,利于種子發芽出苗。
4.2 水稻 采用機直播[3-4],分旱直播和水直播2種方式:
4.2.1 旱直播 沿淮地區麥茬直播通常為旱地或干田整地播種,播后等雨或灌水出苗,或趁地濕(土壤相對持水量70%以上)整地播種后底墑出苗,都屬“旱直播”。結合施基肥,犁(深20cm以上)再旋耕或直接旋耕(深15cm以上),耙平整細,上虛下實,及時播種。播后可等雨(2~3d)或及時灌透水一次出苗。可酌情選擇條播、穴播等適宜播種方式。優先采用機條播,一般要求行距20~30cm,旱直播種子播深通??刂圃?~3cm。如采用穴播,27萬~30萬穴/hm2,播深2~3cm。播后田間提前開通若干溝渠,以利灌排水。
4.2.2 水直播 泥漿田或低洼水田可采取水直播。通常采用水整地,將種子用機械撒播或條播于泥漿層床面,然后輕抹或粑平蓋籽。播前排干水以利稻籽落泥與抹蓋,播后至出芽須保持床面瀝水透氣,不留水層。
5 群體起點
5.1 小麥 沿淮地區在11月1—10日適期范圍內播種,小麥的基本苗在300萬~375萬/hm2為宜,鑒于稻茬麥晚播出苗率低,播種量通常加大到270~300kg/hm2,播期推遲、整地質量差、肥力水平較低時應適當增加播種量。
5.2 水稻 沿淮地區麥茬直播,水稻的基本苗在150萬~225萬/hm2為宜,播種量通常機條播120~180kg/hm2,機穴播105~135kg/hm2。肥田或肥水充足或偏沙壤播量酌減,瘦地或少肥易旱或土壤偏粘重播量略增,水直播比通常的旱直播播量酌減。
6 肥水管理
6.1 水稻
6.1.1 基肥 耕前機施有機肥22500~30000kg/hm2,尿素225kg/hm2,45%三元復合肥(15N-15P2O5-15K2O)525~600kg/hm2,鋅肥15~30kg/hm2。
6.1.2 蘗肥 3~4葉期追施尿素180~225kg/hm2。
6.1.3 促花肥 葉齡余數2.5~3.0時(始穗前后),追施尿素60~90kg/hm2。
6.1.4 水分管理 播種后盡量在60h內完成水的灌排工作,上完跑馬水后立即排水。稻苗4葉前苗體小、根系弱,為了促根長葉,培育壯苗,土壤水分不宜過多,應以經常性濕潤為主。4葉期后采用干濕交替的節水灌溉技術。
6.2 小麥
6.2.1 基肥 在整地播種前,施無害化處理有機肥15000kg/hm2、尿素150kg/hm2、45%三元復合肥(N15-P2O515-K2O15)525~600kg/hm2、鋅肥15~22.5kg/hm2。
6.2.2 拔節肥 施尿素120~180kg/hm2。若群體偏大、苗情偏旺的,可延遲到拔節后期至旗葉露尖時施用。
6.2.3 水分管理 沿淮地區小麥全生育期雨水偏多,播種后,要求田內“三溝”(畦溝、腰溝、田邊溝)配套,畦溝、腰溝、田邊溝深度分別達到0.20m、0.25m和0.35m左右;同時做到溝溝相通,遇旱及時噴灌,確保一播全苗。
7 病蟲草害防治
7.1 小麥 11月下旬進行冬前化除,用5%唑啉·炔草酯600mL/hm2+20%雙氟·氟氯酯45g/hm2,小麥尖葉草及闊葉草除草。如果氣候不適宜,可以移到冬后,在小麥拔節前除草。在小麥抽穗初期,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750mL/hm2+22%噻蟲·高氯氟60mL/hm2+葉面肥,在田間按照以上順序桶混后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控蚜蟲、小麥赤霉病、銹病、白粉病的發生。
7.2 水稻 直播稻須在播種前進行一次種子藥劑綜合處理,以達到種子殺菌消毒、播后至幼苗期防地下害蟲和鼠雀為害、促苗全苗壯的目的。優先采用種子包衣(種衣劑拌種),直播稻出苗后的病蟲發生種類與危害及藥劑防治方法同當地同季移栽水稻基本相似。雜草防除是直播稻成敗的關鍵,一般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除草為輔?;瘜W除草先土壤封閉,一般在播種后2~3d內進行,用“丁惡混劑”即丁草胺與惡草酮混配,2.3~4.5kg/hm2(2250~4500mL/hm2,兌水675(濕地)~1125kg/hm2(干地)均勻噴施。苗后化除于稻出苗后至分蘗期,根據草相選擇性使用除草劑[5-7]。
參考文獻
[1]邵玉華.懷遠縣粳糯稻產業現狀及發展前景[J].農產品加工,2018,463(9):74-76.
[2]周正權,李育娟,王堅鋼.太湖地區稻麥周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J].耕作與栽培,2015,205(4):49-51.
[3]高宏俊.沿淮地區水稻旱直播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6:17-18.
[4]胡學友.沿淮地區水稻旱直播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04):137.
[5]黃海萍,黃開忠.淮北地區麥稻周年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6:82.
[6]曾憲壽.寧國市水稻直播田雜草化學防治技術研究[J].基層農技推廣,2018,7:80-81.
[7]夏本勇.長豐縣直播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4:23-2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