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華
師生關系已經成為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
2018年,教育部專門針對研究生導師出臺了《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研究生導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力量,肩負著培養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明確“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要“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意見》強化了研究生導師的基本素質要求,明確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的職責,《意見》還建議要“健全研究生導師評價激勵機制”等。
現在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基本是“導師負責制”,也就是說一個導師帶領多名研究生完成相關的科研項目或課題,導師負責研究生的學術培訓和學位論文等。但研究生卻說,所謂的“導師負責制”,就是你能不能畢業、什么時候畢業,都是導師一個人說了算。
雖然每個培養單位關于研究生培養都有明確規定,但還是發生了不少問題,有些問題甚至非常嚴重,這也說明了問題的所在。這些年來各研究生培養單位,關于研究生學習、考核和畢業的相關規定越來越細致,也越來越完善,相比對研究生導師的相關要求和規定就少一些,也不健全。
研究生培養與大學生教育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有很多個性化的問題,細究起來比較復雜,這也導致某些導師對其職責的錯誤理解和權力的濫用。所以,發生問題,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培養單位都是有責任的。要解決問題,也需要從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培養單位兩個方面做起。
其中研究生導師的責任在于,除了學術水平,也需要責任意識和教育理念,所以研究生培養單位對于研究生導師應該有相應資格考核,對研究生導師也應該有相關培訓、考核和評估,甚至對于研究生導師也可以設置一些“紅線”。對于那些不適合培養研究生的或嚴重違規的導師,要有相關的處理措施。
研究生導師最重要的責任是研究生的學業和成長。研究生要完成學業,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如科研經費、科研條件、實驗條件、生活補貼等。要保證研究生創新和能力的提高,導師還需要費心去營造溫馨寬松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積極向上的研究團隊文化,對研究生也需要有人文關懷。要明確,師生關系不是簡單的雇傭關系,不是簡單的我發錢你干活的關系。
研究生需要用心培養、需要導師指導與關愛。但研究生不是導師的“私有財產”,也不是導師的廉價打工者。這些道理導師應該都懂。所以,研究生導師不是有很大的權力,而是有很大的責任。如果導師們濫用了權力,忽視了責任,那就是“導師負責制”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