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歐洲動態”網站9月3日文章,原題:核實——歐洲拱手將南歐讓給了中國?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歐洲犯下大錯。他在8月底稱,中國有一份分化歐盟的“外交禮物”。“歐洲在應對經濟、金融危機時……已把南歐一些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拱手交給中國人。我們不怪中國人太聰明,只能怪自己太愚蠢。”
確實,希臘遭遇危機時,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動希臘賣掉“傳家寶”,關鍵基礎設施如比雷埃夫斯港落入中國人手里。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活動被夸大了,相比其他國家,中國投資只占一小部分。希臘前財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就批評歐洲妖魔化中國。他讓歐盟停止指責中國造成不平衡經貿關系,因為“在歐洲,競爭環境從來都不平等。”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詹姆斯·莫蘭認為,歐盟無疑需要對影響其戰略性資產和內部安全的投資保持警惕。但他也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歐盟的投資是在上升,但仍遠低于美加日和其他傳統投資者。別忘了,對于比雷埃夫斯港這類業務,當時歐洲沒有其他可行方案。且大多數觀察家認為,中國對該港口的投資是有利于希臘的。”
據統計,在歐洲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資中,中國投資僅占2.2%,而打頭的美國占到38%。目前中國在歐洲的總投資為3480億美元,處于較低水平,只是增長較快。在歐洲不同地區,中國投資的性質和數量也不同——基礎設施和礦業投資,主要在南歐和東歐。在西歐,主要投資高科技公司、石油和足球俱樂部。
布魯塞爾智庫皇家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斯文·比斯科普認為,中國投資歐洲的數量不應被高估,“中國非常聰明地選擇那些受人關注的項目,并在高層互訪時公布。中國投資因而受到較多關注,而實際上,投資屬正常水平。”他說歐盟正對中國戰略采取一種務實政策,還采取了推動與其他亞洲國家聯通的策略。“歐盟的做法可概括為:盡可能地合作,必要時抗拒。最終,歐盟發出的信息仍是——愿意與中國合作而非作對。”▲(作者阿加塔·帕里克瓦,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