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劉萍 杜慶平
摘要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揚州園藝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知識技能落后等問題日益顯現出來。以揚州市職業大學園藝技術專業改革為例,分析了揚州市園藝產業發展現狀及園藝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 園藝技術專業;現代農業;校政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S-01;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8-026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70
Abstract Both Document No. 1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2018 and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hav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 in Yangzhou City, the shortage and aging of rural labor, and backward knowledge and skil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Taking the reform of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orticultural industrys development in Yangzhou C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rticultural specialt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specialty;Modern agriculture;School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農戶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日趨嚴重。2012—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反復提到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園藝產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已成為我國農業和農產品的支柱產業,園藝產業的發展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要作用?,F代園藝的發展需要高新科學技術的支持,這就要求基層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
園藝技術專業是涉農專業,高職園藝技術專業是培養國家農業類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場所和基地之一,需要培養更多有能力且愿意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筆者以揚州市職業大學園藝技術專業改革為例,開展園藝產業發展以及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建設的相關研究,分析了目前園藝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對策,以期為農業和高職教育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開展具體工作提供指導。
1 揚州市園藝產業及農業從業人才現狀
目前,揚州市全年蔬菜生產基地面積超過4萬 hm2,產值約44億元;全市花木種植面積超過2萬 hm2,銷售收入超過16億元,打造了江都花木種苗繁育中心、寶應荷藕及加工、儀征果園及綠揚春茶和食用菌生產等特色園藝產業。與此同時,現代農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出現了許多新興業態,如“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特色農產品銷售、旅游+農業的“田園綜合體”等。據統計,全市已建成集休閑、觀光、采摘、旅游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158家[2-3]。
據揚州市農業委員會統計,揚州市現有生產型、經營型、技術服務型、技能帶動型4類農村實用人才53 401人,占農林牧漁勞動力的15.5%。從學歷來看,大專以上學歷層次的人才占比12.5%,高中學歷占比27%;初中以下學歷占比60.4%,人才素質偏低,知識技能落后;從年齡結構來看,50歲以上的農村實用人才24 037人,占比45.0%;35歲以下的實用人才4 831人,僅占9.0%。全市在崗農技人員僅1 307人,與園藝專業相關的很少。鄉鎮公益農技推廣人員隊伍年齡嚴重老化,45歲以上的占66.02%。50%以上的鄉鎮農技推廣部門10年未進過新人,并且未來3年還將有部分人員退休離崗,年齡斷層現象非常嚴重,“招不進、留不住”現象十分普遍。
2 園藝技術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招生的困境及生源質量問題
近幾年高考生源數減少,總招生數不變,再加上取消三本、高考提前招生、注冊入學等政策,生源競爭更加激烈。又由于受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人們一直輕視從事農業類的職業,再加上這類職業與其他熱門職業相比工資待遇較低,所以在高招咨詢會上展位前駐足咨詢者少,錄取時計劃有效率低,錄取的考生第一院校、第一專業志愿少[4]。揚州市職業大學園藝技術專業高考錄取分數也相對較低,而招收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農村,有很多不愿意從事涉農工作,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部分學生入校后甚至申請轉專業。畢業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差,畢業后真正愿意從事基層農業工作的相對較少[5]。
2.2 專業特色不夠鮮明
與江蘇省內國家示范和省級示范院校的專業相比,揚州市職業大學園藝技術專業特色還不夠鮮明,體現在沒有緊跟該地區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立足于基層生產一線,或沒有緊密結合園藝企業、行業的需求。目前揚州地區農村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突飛猛進,各類新技術開始應用在園藝生產中,新的產業形態不斷涌現,因此也需要大量具有相關技術的人才,需要對原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
2.3 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滯后
傳統的園藝技術專業是培養從事蔬菜、花卉、果樹等園藝植物生產、養護管理及營銷等方面的技術技能人才。當今城鄉二元化格局正在打破,農業和農村變得“智能”,創意農業和“田園綜合體”等新產業將鄉村社會大范圍整合、規劃、開發、運營的背景下,十分迫切需要能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具有互聯網思維、懂技術、懂規劃設計、會經營的基層農業從業人員。原有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已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現代園藝、農村新型產業發展的要求。
2.4 缺乏經驗豐富的實踐指導教師
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國家教育部門也規定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學分的比例要達到甚至高于總數的50%。目前揚州市職業大學園藝技術專業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比例達89%,雖然部分教師也具有“雙師”素質,但與企業、行業一線生產技術指導人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該專業缺少真正能從事實踐動手、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線生產技術指導人員。
2.5 校企合作力度不夠,實踐實訓資源缺乏
園藝技術專業是一個服務于地方特色明顯的涉農專業,要與地區農業發展協調發展。該專業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仍缺乏有力的實踐實訓平臺,學生實踐環節可操作的時間和強度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另外,政府和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力度不夠,學生對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前沿的生產技術不夠了解,導致學生就業后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才能適應崗位需要。
3 對策
3.1 解決涉農專業在當地招生困難的問題
揚州市職業大學通過調研當地基層現狀和園藝產業發展現狀,與揚州市政府合作辦學,采取“政府交學費,委托定向培養”的形式,為當地培養園藝技術專業實用人才。2016年,揚州市職業大學與當地政府通過揚州日報、中國潤揚農網等媒體進行招生宣傳,并召開電視專題新聞發布會。2016年開始連續5年招收揚州本地學生,由政府大力宣傳,今后可解決涉農專業在當地招生困難的問題。
3.2 解決人才培養與現代園藝產業發展脫節的問題
傳統的園藝技術培養注重對種植技術的培養,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現代園藝、農村新型產業發展的要求,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委培方對農村實用技術的要求,整合學校各專業資源,形成服務地方的專業特色,構建寬基礎的“重技能、分方向、活模塊”課程體系,設置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術課程、職業拓展課程三大模塊,分成現代園藝生產技術與推廣、園藝產品推廣與營銷、庭院設計與養護管理3個方向。在職業拓展課程模塊,緊密聯系產業發展需求,比如圍繞園藝產業涉及的“創意”農業,開設休閑觀光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園藝產品營銷、盆景與花藝課程,并開展大型“創意農田”、植物“微景觀”制作、“陽臺園藝”等技能比賽,點燃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圍繞“智慧農業”,開設“互聯網+”農業講座,培養學生的互聯網創新思維;圍繞農產品電商,選修《電子商務與營銷》課程,引導學生創業,培養學生的營銷管理能力。通過改革使該專業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園藝產業和農村新型產業。
3.3 解決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有限的問題
園藝技術委培班率先初步試行了“校政行企”共建的“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市場共拓”全程合作培養的方式,增加了學校、政府、行業、企業的交流與互信。一方面,能夠迅速、靈活地捕捉市場、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實訓和實習。例如,政府、行業專家與揚州市職業大學共同討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揚州農委園藝處處長擔任揚州市職業大學2016級委培班的校外班主任,參與學生校外實訓的溝通與指導,為2016級學生在園藝企業實習、課程實訓過程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可見探索多方合作的機會將有效地解決校內教學資源有限的問題。
3.4 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現與就業接軌零距離
學生在校學習按照學期制,寒暑假空閑,自己參加的社會實踐時間短、彈性大、專業難對口,甚至有不參與的情況。園藝作物周年生產的特點對學生提出了不間斷學習的要求,通過校政行企合作[6]、訂單培養,如委培班學生每學期考試結束就到當地農委科教科報到,整個假期投入到農村基層、園區、農業企業實踐、學習、鍛煉,農委指派行業能手擔任指導教師,盡早與生產全方位對接,提高實用技能水平,回校后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主動性增強,主動找教師討論專業問題,同時也使學生更加了解園藝生產崗位和增加專業認同感,進一步掌握將來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7]。
3.5 解決就業困難與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定向委培學生畢業采取自主就業與地方政府推薦就業相結合的方式。政府承諾,定向培養生畢業返回原籍后,可獲得相關推薦就業崗位:一是可到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二是可到新型農場、農地股份合作社、農業園區(基地)和農業企業等單位從事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管理等工作;有志在農業領域自主創業的培養生可優先獲得相關農業項目的資金扶持。這些措施不僅可以解決基層農村實用人才“斷層”問題,對揚州市職業大學涉農專業學生就業和專業對口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可以避免一些非本地畢業生不愿意,或是短時間工作后離職的現象[8]。
4 結語
現代農業發展日新月異,根據傳統農業生產培養的園藝專業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發展需求,如何培養出合格的懂技術、會經營管理的具有奉獻精神的農業人才,是政府和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個難題。
揚州職業大學通過與當地政府企業合作實施定向委培招生2年來,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當地園藝專業招生困難和農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但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發現,政府重視,但企業、社會的關注度仍不夠。由于人們受農業行業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招生宣傳時考生和家長對園藝專業感興趣的不多,減免學費政策并不能吸引大部分人的興趣,而分配工作和工作性質待遇等是考生和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若要從根本上解決現代農業人才短缺的問題,政府在其中更應該起主導作用,讓本地龍頭企業參與進來,參與到招生宣傳中來。此外,針對學生和家長擔心的工作問題,企業考慮的生源及人才質量問題,政府應制定、建立出臺相關促進涉農專業教育發展的相關制度、優惠政策甚至法律條例[9],這樣對學生、企業、學校既有保障措施,又有一定的規定約束,可達到共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栩,李牧,呂相勇.農類職業學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的優勢探析:以廣西玉林農業學校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16-17,40.
[2] 周晗.揚州現代農業邁入“創”時代[N].揚州日報,2017-04-25(A01).
[3] 馬順圣.推動揚州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N].揚州日報,2018-02-08(003).
[4] 丁立群,姜豐凱,賈琢.涉農高職教育招生的現實困境及對策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2):107-109,112.
[5] 石駿,耿方梅.高職涉農專業學生服務“三農”意識的培養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35):136-137.
[6] 梁芳芳,劉文革.高職園藝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3):373-375.
[7] 王永章,王富,劉成連,等.園藝專業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7):9562-9564.
[8] 田文利,孫曉楠.新農村建設人才現狀問題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456.
[9] 馬建富.做特做強做好涉農專業建設大文章[J].江蘇教育,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