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星 陳佳佳
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幕府山莊社區黨委創建“幕府一家‘1+3+5’”黨建工作品牌,結合“幕府e+”黨建云社區,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居民自治服務體系,讓服務更貼近,黨建更親民。
居民樓下地下室,如今“變身”多功能“黨員之家”,在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幕府山莊社區,黨員群眾又多了一個學習休閑的好去處。47幢樓下4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裝飾一新,墻上貼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空間被隔成大大小小20個房間,功能分為黨員學習、圖書閱覽、居民健身等。老黨員徐燕紅說:“地下室原來的臟亂差情況改變了,社區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兒。”如今,在地下室黨群服務陣地,社區黨委經常性組織開展各類黨員活動,小區居民平時也喜歡來看書、打乒乓球、下棋,增加了人氣,也激發了社區黨員發揮作用、服務群眾的新活力。

幕府山莊是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的大型拆遷安置小區,2000年居民陸續搬入,經過10多年的寒來暑往如今已是老舊小區。小區建有住宅樓70多幢,但只有兩棟住宅樓有地下室。社區居民多為失地農民,常常將舍不得扔掉的廢紙箱、空酒瓶等雜物堆放在地下室,長期堵塞走道,還引發過小火災。去年3月,在燕子磯街道的幫助下,社區首先啟動了47幢樓地下室整治工程。
幕府山莊社區“兩委”班子認真研究清理地下室相關事宜,并專門成立治理小組。為充分尊重居民群眾的意愿,把這項惠民工程做好、做實,做得讓居民群眾滿意,社區組織召開黨員群眾線下征詢會,征求居民對此項整治工程的具體想法、建議等,還通過張貼通知,入戶走訪,線上問卷、發放調查表、召開征詢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與建議,并在整治中有針對性地予以采納吸收,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的意愿,確保地下室清理整治順利實施,讓地下室整治工程真正惠及居民。
征得大多數居民同意后,社區邀請相關部門和設計單位進行具體規劃,初步方案經“掌上云社區”線下會議解讀后,再次線上、線下廣泛聽取大家的反饋建議,作為正式方案的重要參考。在反復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形成最終方案,打造出了面貌一新的“黨群之家”。
“這樣的改造一方面消除了地下室長久以來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讓黨群服務陣地離居民更近。”幕府山莊社區黨委書記沙靜芳介紹說,因為小區公共場地少、房屋空間緊張,以前社區開展黨群服務活動,不得不借用駐街單位的資源,現在地下室“變身”黨群服務陣地,黨員有了活動陣地,老人、孩子下樓就有活動場地。
由于社區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如何保障建好的黨群陣地正常運轉也成了問題。幕府山莊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社區群眾骨干帶頭示范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發布招募志愿者通知、黨員居民推薦自薦等形式,遴選出活動室的管理人員,并建立了地下室活動中心管理小組,由管理小組成員對活動室進行自治管理,引導和動員黨員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活動室的管理、社區文化和志愿服務等活動。社區黨委每月結合黨員統一活動日開展相關活動,并通過黨員積分和星級標識動態管理等載體,實行黨員聯系群眾、黨員志愿者組團式整治模式,營造出人人關心、支持和參與管理的濃厚氛圍。
“到今年年底,社區還將把其余的地下室,改建成殘疾人、未成年人、居民之家等五大陣地,社區里黨員學習、服務群眾的空間場地也將越來越大。”沙靜芳說。
把地下室改造為社區黨群服務五大陣地,是幕府山莊社區黨委“幕府一家‘1+3+5’”黨建工作品牌的關鍵基礎。
“幕府一家‘1+3+5’幕黨建工作品牌,有效整合‘線上’黨建云社區和‘線下’社區的一個黨群服務中心大樓、三大廣場和五大陣地的為民服務功能。”沙靜芳介紹說,“幕府一家‘1+3+5’寓意在黨的關心下,社區黨委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拉近黨群關系,實現共建共管。同時還提取了‘幕府e+’的諧音,代表著社區黨組織與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社區居民之間資源共享、相互支持、彼此協作良性有利的互動網絡。同時,‘一’取‘易’意,在社區不斷增設新的服務陣地和提升物業服務質量中,讓老百姓覺得生活很容易很便捷。”
“幕府一家‘1+3+5’”,一個中心、三大廣場、五大陣地,結合社區黨建云,構成了幕府山社區“線上”“線下”全方位立體化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體系,“讓服務更貼近,黨建更親民”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47幢地下室的清理改造和運營,充分體現出幕府山莊社區黨建云社區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全面覆蓋,無縫銜接,及時了解社情民意,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讓為民服務更加快捷。燕子磯街道黨工委書記竇立華說:“社區按照基層黨建工作的特殊規律,把信息網絡技術融入黨建業務,實現了線下與線上、‘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使基層黨建從現實世界擴展到網絡空間,從而拓展黨的工作覆蓋面,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群眾滿意的社區黨建新格局。”
夏夜的同心廣場,格外熱鬧,社區居民們吃完晚飯出來散步,時常會走到社區黨建展示區,在參觀中感受黨走過的98年崢嶸歲月。同心廣場是三大廣場之一,除了有黨建展示區,還有黨史大事區、歷史精神展示區和家風家訓展覽墻,社區居民在“紅色氛圍”中接受熏陶,潛移默化中接受黨的教育。另外還有先鋒和生活兩大廣場,先鋒廣場以一馬當先馬的精神,激勵社區黨員群眾在工作和生活中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生活廣場是社區居民重要的休閑娛樂文化活動場所,用黨群同心共建起美好家園。
“端午節,社區組織我們老人一起包粽子,還帶著我們一起唱歌。”社區居民張阿姨感慨地說,孩子們都很忙,很少在身邊,老年人之家給我太多的幫助,我還在這里結識了很多朋友,真是太感謝了。老年人之家是五大陣地之一,由菜場二樓改造而成的,是社區專門為老年人活動建設的場所,也為老年人提供了許多的幫助。其余還有黨員之家、殘疾人之家、未成年人之家和居民之家,均由住宅樓地下室改造而來。黨員之家里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殘疾人之家為殘疾人設置了日間照料、輔助就業、康復訓練等“一站式”服務;未成年人之家結合公益微創投項目,組織開展未成年人活動;居民之家為居民提供了免費的圖書資源,并且還定期舉辦新書推薦、讀者座談、公益講座等貼近社區居民的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