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2019年7月,三十多位歷年“九龍獎”獲得者到甘肅農村義診。
態度好、年輕、顏值還高——2019年7月6日,甘肅省東鄉縣河灘村,當地患者見到了一群干勁十足的上海醫生。這三十多位參加義診活動的上海醫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共同點:他們都是歷年來上海交大醫學院“九龍醫學優秀青年人才獎”( 以下簡稱“九龍獎”)的獲得者。
“九龍獎”誕生于2013年,由蘇州九龍集團捐資設立,用于表彰35歲以下交大醫學院系統優秀的年輕醫生。獲獎醫生不僅需要醫術高、科研強、教學上有特色,還必須醫德高尚、理想豐滿。簡單說,“九龍獎”就是要挑選出具有潛質的年輕醫生,幫助和鼓勵他們成為“大醫”“名醫”,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7年間,一共有140名年輕醫生獲得“九龍獎”,他們中的很多人,如今已經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了自己的權威和知名度。
2018年,為紀念上?!般y蛇獎”30周年,醫學界“巨星”齊集一堂?!般y蛇獎”共走出7位院士,以及眾多醫學界權威專家、著名醫院管理者和高級黨政干部。紀念活動上,“銀蛇獎”獲得者、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特別提到了“九龍獎”。他說,獲得“銀蛇獎”對當年年輕的自己是重要的鼓勵。作為教育工作者,他也更加懂得青年強則醫學強。今天的青年面臨的壓力更大,更需要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這樣的鼓勵將助推年輕人的進步。交大醫學院也有一個類似的鼓勵年輕人才的獎——“九龍獎”,希望“九龍獎”這個“小銀蛇”中也能走出更多優秀的醫學大家。
“九龍獎”被形容為優秀青年醫生的“第一桶金”。盡管這是個人獎勵,但2014年獲獎的孫晶醫生,還是這桶金花在了自己的科研項目上?!拔野?萬元的獎金用在了自己的課題上,有了這些前期的科研準備,才有我后來申請其他科研項目經費的可能性?,F在,我主持的科研項目經費已經達到300萬元,進入了科研上的良性循環。”
孫晶現在是瑞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在結直腸惡性腫瘤的微創治療和綜合治療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孫晶介紹說,“九龍獎”特別注重醫生的綜合能力,并不是“唯科研”或者“唯論文”,而是看一位醫生在科研、臨床、教學等各種工作中的能力。
“九龍獎”含金量足,是接受采訪的獲獎者共同的感受。所謂“含金量”,指的并非獎金多寡,而是評選體現出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江凌勇教授,是第一屆“九龍獎”獲獎者。他回憶,評選過程競爭激烈,醫院里先打一輪擂臺,優勝者被推選到學校再打兩輪擂臺?!皩W校里打擂臺時,評審專家組有十多位專家,其中有幾位還不是交大系統的專家,要知道普通評選,一般只有三四位評審員。”
據介紹,每屆“九龍獎”包含“九龍獎”和“九龍提名獎”各10名,醫學院專門成立了以王一飛教授為主席,李宏為、歐陽任榮和錢關祥教授為副主席,以及院內外20多名專家組成的的評選委員會。
令江凌勇印象深刻的是,評選條件中,特別強調醫生的醫風醫德,他認為,“九龍獎”評選的是“具有科研能力的優秀臨床醫生”,這一點正符合了現代社會對一流醫生的要求。
畢業季剛剛過去,對于已經從交大醫學院畢業多年的王雯秋醫生來說,今年卻特別難忘——王雯秋以“九龍獎”獲獎者和教師的身份,坐上了2018年交大醫學院畢業典禮的主席臺?!扒懊嬗性菏浚懈鱾€領域的大專家,都是我的偶像,坐在他們后面,有一種特別強的榮譽感。”

2018年“ 九龍獎”頒獎儀式,九龍醫院董事長孫曦(左一)為年輕醫生們頒獎。
王雯秋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優秀的青年醫生,2017年結束3年的海外進修后回到醫院。完美的教育經歷和在美國學習到的眼科前沿理念,讓王雯秋胸有抱負,她目前已經在遺傳性眼病的基因研究上做了很多工作,她參與的一些罕見病藥研發項目,也正在順利推進。王雯秋說,她所在的市一眼科,已經有3人獲得“九龍獎”,團隊里的年輕人都很看重這一榮譽,也很重視“九龍獎”提供的事業發展機遇。
“九龍獎”設立之初,主要的獎勵方式是獎金,而如今除了獎金以外,精神上、榮譽上的鼓勵,以及在事業發展中實打實的“獎勵”,更是增加了這一獎項的“含金量”。
王雯秋介紹說,“九龍獎”已經成為交大醫學院系統人才“破格晉升”中考察的重要條件,如果符合“破格晉升”的條件,優秀人才可以早兩年獲得高級職稱、擁有獨立帶團隊的資格,這對于想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優秀年輕人來說,是比資金更重要的激勵。
榮譽感與激勵,讓“九龍獎”獲得者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醫生的精神境界,也決定了醫生的事業高度。江凌勇醫生40歲時晉升為正高主任醫師,即將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雖然工作繁忙,但對待臨床工作,他一點也沒有降低要求。他的診室里,很多患者是青少年,家長對于治療有各種各樣的疑慮和擔憂。面對家長反復的詢問,江凌勇始終微笑回答,一遍又一遍解釋,為此,上午的門診常常要延長到中午1點才能結束。“很多家庭都是從外地趕來的,我常常換位思考,自己是病人的時候,哪怕醫生多看我一眼,多說一句話,都會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心情會好很多。所以,我對病人盡量微笑、耐心,我也是這樣要求我的學生?!?/p>
“九龍獎”設立7年,讓一百多位優秀青年醫生脫穎而出。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認為,設立“九龍獎”這一創新之舉,用獎勵金、職稱晉升快速通道、榮譽等多樣化的激勵方式,鼓勵年輕人奮斗,讓他們可以更快成長。
蘇州九龍醫院董事長孫曦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蘇州九龍醫院是交大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從建立開始,交大醫學院就將九龍醫院納入交大醫學院系統進行同質化的管理,是交大醫學院的重大創新。依托交大醫學院提供的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優質資源,蘇州九龍醫院已經成為一家大型三甲醫院,不僅服務蘇州當地居民,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患者就診,在醫療服務上獲得了行業內高度的認可。
孫曦表示,作為企業,醫院通過設立“九龍獎”,希望以公益的形式回報社會和交大醫學院對醫院的支持,同時也是九龍醫院承擔社會責任的舉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