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虹
母親獨自坐在微暗的客廳,呆望門外過往車輛,姿態與兩個小時前一樣。我在樓梯口望著她,屋內只有墻上掛鐘大聲敲打出光陰的步伐。
五年前,母親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癥。雖然她并不承認自己生病,只說老了記憶力不好,但記憶力不好在與人往來時所導致的不安,讓她逐漸退守家中,最終只坐在客廳呆望門外。
“媽,我們出去走走好嗎?”“要去哪兒?”“去墾丁。”“你不是在那里工作嗎?”“是啊,但你很久沒去了。過年天氣又好,我們去曬曬太陽。”
冬日,微風吹拂著成排行道樹,陽光在葉片上跳躍,母親哼起我聽不懂的歌。她的病,使得她話說過即刻就忘。在交通擁堵的路途上,她一再重復說著:“能這樣出來走走,真是好。”隨著路旁風景變換,她又重復說著:“這整排花樹是誰種的呢?每一棵都開滿了花,真漂亮!怎么這么聰明,懂得這樣種。”
這條屏鵝公路我來去20年,習慣了它的順暢無阻,擁堵本應令我煩躁,但看著母親愉悅的笑容,塞不塞車已無所謂。平日忙碌,難得與母親好好說話,緩慢的車速正可以專心聆聽母親的話語。
看見海了。海愈來愈近了。母親重復著:“這里真的是一邊山一邊海,山和海都青澄澄的,真好看哪。”陽光遍灑海面,無數金光在海面曼舞,母親說:“天時真好,以前人說‘光年暗節,過年天氣這么好,今年肯定是個好年。”
“年是過年,節是什么節?”我問。
“五月節啊,五月要下雨才好。”她記不得自己五分鐘前說的話做的事,卻仍保有過往的民俗知識。母親在生病前相當干練,諸事多挑剔,而今在她眼中少有不好的事了,看著一路車如流水,她說現在的人真幸福,家家都有轎車開,這么多人都要趁過年出來玩,日子過得真好。
在母親一遍遍贊美眼前風景,又一遍遍遺忘的過程中,我們抵達了墾丁。在我的住處吃了簡單的午餐后,我特地為她調煮咖啡,這是我第一次為她煮咖啡。她一次又一次地詢問我每一個動作,然后帶著天真的笑顏喝我煮的咖啡。我不知道,煮咖啡與母親一起喝,會令我如此開心。
午后,我帶著她去看我研究的蝴蝶及北來度冬的候鳥,她興奮得像個孩子。
待在家中的母親,是不太說話的,但出門旅行的她,看著眼前流轉的事物,總有說不完的話(當然其中大部分一再重復)。回程在金色斜陽里,她又重復了對山與海的贊美,并且說了新的感懷:“能在這樣的公路上開車,多幸福啊。”我笑看一眼那再熟悉不過的海洋,過往這一段80公里的歸鄉路,來去之間總感到十分遙遠,我似乎沒想過“能在這樣的公路上開車多么幸福”。與母親相視而笑,她突然問:“明天要去哪兒玩?往北去嗎?”
回到家中,父親問她,去墾丁好玩嗎?母親卻大聲回答:“我哪里有去墾丁?”
父親以阿茲海默癥家屬常有的無奈與氣憤,告知她今天去了墾丁,母親仍堅稱沒有。
她忘了旅程中所有的事,甚至根本遺忘了這個旅程,但她的神情是愉悅而滿足的。當我笑著告訴她,我們有去并提醒一些細節之后,她帶著抱歉的表情對我說:“我記不得了,記憶力不知怎么會這么壞。”“沒關系,你今天很開心,我會幫你記住。”
雖然母親遺忘了今日的種種,但或許那愉快的過程,可以對她不可逆的病情稍做挽留。而她今日的笑容,也將深深留存于我的記憶之中。
(選自《特別關注》)
技法借鑒
這是一篇優秀的散文,其亮點是:
一是構思新穎。如第一段的開頭,選取了母親呆坐的一個鏡頭,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正文的敘述過程中,運用插敘回憶了母親“呆望門外”的原因,使母親這一形象更加立體化。新穎的構思,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二是情感豐富。文中的字里行間,滲透了濃濃的深情。如第五段,“平日忙碌,難得與母親好好說話,緩慢的車速正可以專心聆聽母親的話語。”表達對母親的歉疚之情。第十五段,“而她今日的笑容,也將深深留存于我的記憶之中。”作者直抒胸臆,母親的快樂,就是兒女最大的快樂。
三是線索分明。文章寫了母親的患病,寫了母親的善忘,寫了母親的歡悅。“母親的快樂”是構成全文的線索,貫串全文;同時文中運用了順敘、插敘,相互補充,使脈絡更加明晰。
四是文采斐然。如第四段,“冬日微風吹拂著成排行道樹,陽光在葉片上跳躍”第六段,“陽光遍灑海面,無數金光在海面曼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