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川 劉成 陸杰
摘?要:選取陜西省2005年至2017年的人均GDP和廢水排放總量數據,構建環境庫涅茨曲線,分析陜西省經濟發展和水污染狀況。結果表明:陜西省人均GDP與廢水排放總量呈現出“鐘型”的左側的變化趨勢,顯示出廢水排放總量已過最快增長區間,但仍有增長趨勢。陜西經濟并不以廢水排放量的增加為代價,顯示出治理水污染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工業技術,達到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經濟發展;水污染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加入了生態文明建設,也提出了“要綠水青山”等口號,陜西省傳統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正在逐步改進。
2019年上半年陜西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各月增速均加快,同時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到了新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仍然存在。近年來三項主要空氣污染物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廢水排放量卻沒有下降的趨勢。本文基于EKC曲線,選取人均GDP和廢水排放總量,分析陜西省經濟發展和水污染的關系,探究經濟發展的階段,并根據相應的階段提出預測和建議。
二、文獻回顧
1991年美國經濟學家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環境退化率與人均GDP存在倒”U”型關系,并于1955年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假說。我國對于EKC曲線的研究主要是從2002年開始的。郝東明和崔華華(2008)通過對陜西省“三廢”的排放的研究,得出1986年~2005年間,陜西省工業廢水與人均GDP呈現出先”U”型關系,后是“U”的波浪式。高宏霞等(2009)通過對各省的面板數據分析,得出廢氣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數據均與EKC曲線相吻合,并估計出陜西省人均工業廢氣排放量的拐點為2021萬立方米/人,人均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拐點則為2018千克/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
由于經濟發展和環境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EKC模型更適用于短期的情況,否則相應的關系會發生改變。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逐步凸顯,政策效用發力,需要結合新階段建立新模型,來研究和解釋目前的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狀況。
三、樣本與數據
(1)數據檢驗
1.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單位根檢驗法(ADF)來檢測序列的平穩性。對陜西省人均GDP(PGDP)和陜西省廢水排放總量(WE)取對數處理。
利用Eviews軟件得出:ln(PGDP)的單位根檢驗統計量為-0.138187,大于10%臨界值,其一階差分△ln(PGDP)的檢驗統計量為-4.324509,小于其5%臨界值,△ln(PGDP)是平穩序列;ln(WE)檢驗統計量為-3.029456,大于10%臨界值,其一階差分△ln(WE)的檢驗統計量為-4.952178,小于其1%臨界值-,△ln(WE)是平穩序列。綜上PGDP和WE均為一階差分后的平穩序列。
2.協整檢驗
PGDP和SE均呈現一階單整,Trace檢驗和Max-eigenvalue檢驗均得出:△ln(PGDP)與△ln(WE)存在協整關系
四、實證研究
EKC模型常用對數函數、二次多項式、三次多項式等模型。本文用spss22軟件對上述幾種模型進行擬合,其中三次模型擬合效果最好,決定系數為0.975,Sig值為0.000;線性模型擬合效果也很好,決定系數為0.971,Sig值為0.000。
陜西省人均GDP與廢水排放總量的關系為“鐘型曲線”的左側,目前廢水排放總量有上升趨勢,但由格蘭杰檢驗:陜西省人均GDP的增長不以廢水排放量的增加為代價,說明對于廢水的治理在逐步加強,可以看出廢水排放量已經過了最快的增長階段。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EKC曲線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地區都滿足其倒“U”型曲線的趨勢。同時同一地區的不同指標也會有不同的關系,例如對陜西省人均GDP和二氧化硫進行分析,發現兩者并不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綜上所述,EKC曲線的作用機制尚未明晰,因此無法對各地區的不同情況進行解釋。
2.陜西省的水污染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而主要的空氣污染物排放在近年來均有明顯的下降,可能是廢水排放相關的監管力度較松,政策未發揮較大的作用。初步預測當廢水排放量達到20億噸時會達到“拐點”,更強有力的治理政策能促使拐點提前到達。
參考文獻
[1]李慧明, 欣欣. 環境與經濟如何雙贏: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引發的思考[J].南開學報,2003(0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