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
摘 要: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尤其對于高中而言,學生即將面臨高考,這使得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益已經成為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實際需求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益,幫助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效益;提升策略
一、有效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提問,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學生為了解決教師的問題,需要進行多向的探析,這既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對于提升語文教學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高一課文《小狗包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包弟是一只怎樣的狗?”、“送走包弟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樣看待作者的做法?”這三個問題相互關聯,由淺入深,可以引導學生逐漸加深思考。學生要想回答教師的問題,需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文革”這段艱苦歲月,隨著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不斷深入,會理解到作者從認識到知識分子獨立意識的淪喪到積極探尋精神重生之路的歷程[1]。在教學進程過半時,學生會出現倦怠,學習的注意力會分散,此時教師需要通過問題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提問:“你怎樣看待作者的做法?”并積極引導學生站在作者所處的設備背景來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點,而且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針對學生的回答,如果出現偏差,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指導,也可以將錯就錯,最終使錯誤完全暴露,這時學生會恍然大悟,進而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合理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要想擴大課堂容量,提升語文教學效益,單純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則難以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語文教學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之中,并且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語文教學效益。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以及《別了,不列顛尼亞》等文章時,可以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升教學效益。由于此類文章的年代比較久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難以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呈現與文章相關的歷史情境,進而拉近語文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將相關知識更加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出有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厚重,進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益。例如,教師在講解《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香港回歸方面的相關資料,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定位,將自身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幫助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急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既能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給出辯題讓學生自行準備辯論材料,并且教師要對正反方負責人以及辯論主持人等進行培訓,幫助其掌握辯論的技巧和提升辯論水平。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就辯題積極準備材料,并且在此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知識,既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交流與溝通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內心想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益。教師要轉變自身的定位,做學生的朋友,這樣可以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出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這既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益,也有助于教師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使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強化訓練。除此之外,教師要重點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況,要多給學困生以指導和鼓勵,幫助學困生重拾學習的信心。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通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幫助學困生進行學習,這樣既能有效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也能促進成績好的同學的進步,并且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語文教學效益是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探索、總結經驗并完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語文教學效益,進而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參靠文獻:
[1]文山水. 論高中語文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D].海南師范大學,2015.
[2]李朝霞.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