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敏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重要部分,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雙重提升。數學應用題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難點,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有效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點、掌握學習重點,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營造有效的課堂;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能力;興趣
前言: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激發學生興趣、奠定知識基礎、為未來學習做好準備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更要考慮到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未來能夠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小學數學應用題能夠通過數學問題,訓練學生思考問題、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數學應用題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以及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點、掌握應用題知識,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對實際教學過程的觀察和研究,筆者發現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存在不會解題、答題錯誤率高的現象,是因為學生對應用題興趣不高,對知識的重要性不夠清晰,對應用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為了改變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錯誤認識,教師要發揮教學引導者的作用,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學方案符合學生身心規律和年齡特點,實施過程也要時刻注意學生的狀態,進行及時的調整,著重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地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自主的進行學習。
小學生的認知大部分來自于生活經驗,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生活實踐與學習內容相聯系,由學生的生活經驗著手導入教學內容。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實際開啟新的學習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潛移默化中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教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更深層次、難度系數更大知識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
學習應用題不僅是為了解答對一道題,而是要掌握解答同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很多小學生沒有掌握應用題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只是就題論題。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能力不高,很難從特殊中抽取一般,概括出一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題型的解題思路,或者是在講題過程中與學生闡述清晰的想法以及選擇出某種解題方法的步驟。通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題、講解題的過程和思路,采用直觀教學法教導學生掌握解題思路。真正的學會、掌握一種題型,學會題型的解題思路是關鍵,教師要著重對學生思維的訓練。
比如應用題“三箱蘋果45千克,一箱葡萄比一箱蘋果多5千克,求三箱葡萄多少千克?”教師在講解這道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形成一個逆向思考的過程,學生在某個步驟產生迷惑的時候,教師進行詳細闡述,最終與學生共同完成“求三箱葡萄需要知道一箱葡萄多少千克,然后思考一箱葡萄比一箱蘋果多5千克的關系,再由已知算出一箱蘋果多少千克,最后按照倒退的方式得出答案”這一過程的思考,通過學生思考為主,教師加以引導,師生共同思考、推理出此題的解題思路,學生會對應用題有了新的認識。并且教師在帶領學生多次練習之后,適時的組織學生思考解題的共同特點、共同方法,師生共同總結出應用題題型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對解答應用題有了清晰正確的思路,解答應用題的正確率會大幅度的提升。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學科,其中應用題更是能夠體現這一學科特點。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和訓練,引導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發散性、創新性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書熟練掌握與數學相關的思維模式,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使數學成績和數學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小組交流學習,鼓勵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自己的思考,并且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加上教師的正確指引和指導,使學生掌握知識點。學生之間圍繞應用題內容的討論增多,在分享觀點過程中體現了每一個人不同的出發點和思考角度,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了解并且認識到多種解題思維。
結束語
針對小學數學應用題這一重難點的教學,教師要掌握方式方法,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拓寬學生的思維模式,掌握一類題型的解題思路。使得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達到了對學生思維訓練的效果,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玉宏.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問題與建議[J]. 科學中國人,2015,0(3X).
[2]高玉全.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應用題教學策略[J]. 科學中國人,2015,0(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