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銀
摘要:無論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人們都離不開閱讀。具備良好閱讀能力的人們不僅能在考試中獲取高分,還能夠清楚地理解文件意思,做好本職工作。因此,閱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很多教育專家、教學理論家提出了閱讀圈教學理論用來指導閱讀活動。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英語為例,探究閱讀圈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圈;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圈也稱文學圈,是指讀者基于不同角色組成小組深入研讀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學習活動。閱讀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總而言之,閱讀圈在英語閱讀中發揮著諸多作用。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
首先參與閱讀圈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其次學生在角色分配、資料搜集、自主閱讀和詞匯匯總、問題解決等活動中需要充分發揮自主性;最后閱讀圈的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筆者認為閱讀圈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如,在閱讀Winter vacation這一單元的文章時,筆者決定實施閱讀圈教學理念,發揮其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一開始,筆者就要求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共同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學生們立即行動起來,但是在分配角色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擔任詞匯大師一職的工作比較簡單,因此好幾名學生爭當這一職位;文化連接者、實際生活聯接者等職位需要學生具備敏捷的思維、較強的聯想能力,因此很少有學生自愿擔任這一職位。筆者認為學生們為此爭論不休將延誤教學進度,因此給學生們規定了角色分配時間為五分鐘。聽到筆者的新規定后,學生們加快了行動,根據學生學習基礎或者擅長的領域進行了角色的分配,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閱讀角色擔當任務。學生或者擔任閱讀組長、或者成為總結概括者、亦或是文化連接者、實際生活聯接者、詞匯大師和篇章解讀者,有時也會根據閱讀需求增減閱讀者身份。但是學生閱讀身份發生怎樣的變化,都是閱讀教學中的主體。
在閱讀圈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的學生的角色分配任務,只有學生明確了自身的能力和責任才能盡最大的努力完成接下來的閱讀任務。在此過程中,筆者并沒有干預學生們的角色分配活動,而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自己討論、競爭、抉擇,最終各自擔任了閱讀中的一角。
二、明確各個成員間分工
閱讀圈教學理念旨在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因此,為了發揮閱讀圈教學理念在閱讀課堂中的作用,小組成員之間要有明確的分工,并各自完成分配的任務,才能可能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如,在開展A visit to the zoo這一單元的閱讀活動時,師生在前幾個課時中已經學習到fish/panda/kangaroo/zebra/tiger/lion/monkey等動物單詞和What's animals did you see? We saw……為接下來的閱讀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加深學生對本單元閱讀文章印象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筆者為學生們設計了閱讀角色和閱讀任務,希望學生清楚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
角色如下:閱讀組長、總結概括者、實際生活聯接者、詞匯大師、篇章解讀者
看到這些角色后,學生們主動開展小組合作,利用五分鐘的時間給每一個小組成員分配到了相應的角色,開始了文章的閱讀。首先是閱讀組長在匯總了學生們交上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問題:
“我”和誰一起到動物園玩?
我們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在動物園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動物?
小動物們給“我”的感受如何?
我和熊貓照了一張相片嗎?是嗎?
接下來,閱讀小組的成員們就這些問題展開了討論,尤其是回答最后一道問題的時候,小組成員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此過程中,實際生活聯接者還要注意從閱讀文章中尋找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現象,詞匯大師要重視閱讀文章中涉及的的詞匯知識。十五分鐘后,閱讀教學任務結束,學生們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們能夠主動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進行明確分工,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最終獲得了成長,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能力,提升了英語學科綜合素養。
三、加強文本與學生互動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來源?;诖?,筆者認為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源,加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有利于閱讀圈教學理念的實施。
如,在學習 A spring outing這一單元的閱讀文章時,由于本單元的閱讀文章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因此需要學生在學完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和陳述故事,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筆者首先分析了五年級學生的學情,認為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表演故事或者陳述故事對他們來講難度不大。因此,閱讀組長在瀏覽了相關資料后提出了問題:
你喜歡春游嗎?為什么?
文章的Wang Tao將要去哪里春游?
他和媽媽之間的對話主要內容是什么?
Wang Tao希望媽媽給他買一些什么東西?
故事的最后結局如何?
你能推測一下Wang Tao如果帶著些東西去春游會發生的什么嗎?
學生們聽到閱讀組長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后,馬上投入閱讀中,先進行第一篇閱讀,目的是了解對話內容;接下來進行第二遍閱讀,解決其中的生字詞和句式的障礙;第三遍的閱讀是為了回答閱讀組長提出的問題。在多次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們已經能熟練地掌握文本內容,為表演或陳述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果然,在接下來的表演或者陳述故事的環節中,學生們表現突出,順利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
在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首先確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就是依據文本內容進行故事表演或者陳述,加深學生閱讀印象。學生們也在閱讀圈教學模式下,一遍遍的閱讀文本內容,順利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培養合作和交談能力
實施閱讀圈教學理念時,學生們能夠在同齡人之間毫無顧忌、暢所欲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在交談、爭辯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如,在學習Sports Day這一單元的閱讀文章時,筆者首先明確了本次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運動精神,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性,加強學生學習自信和交流合作學習能力。為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筆者實施了閱讀圈教學理念,在學生們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們前后桌組成一個小組,分小組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難題。在此過程中,有些學生缺乏對文章主旨的正確認識,談論內容有所偏頗;有些學生脫離文章內容,自行推理,被其他學生反駁;還有的學生則是缺乏自信,不敢在小組內發言,得到了其他學生的鼓勵;還有些學生遇到不認識、不會說的詞匯時,會主動詢問詞匯大師和閱讀組長,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會得到筆者的幫助。每個小組的學習基礎不同,因此每個小組的閱讀進度也不一樣,但在閱讀圈教學模式下,全班學生都能夠參與閱讀教學中,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配合組內成員完成閱讀任務。在本次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組建的閱讀小組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談能力 、提高課堂參與度和營造熱鬧輕松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閱讀圈”教學模式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營造一種輕松、熱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在合作中學到知識、交流情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肯定。筆者在研讀教材資料和查找相關數據的基礎上,也把“閱讀圈”教學模式用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為今后的教學活動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羅少茜,李紅梅.閱讀的力量和熱情——通過“閱讀圈”燃起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熱愛[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6(Z1).
[2]徐巧君.文學圈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海外英語,2013(01).
[3]班圓晶.“文學圈”閱讀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行動研究[J].貴州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