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恒正
摘要: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角色,強調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進步,因此“將課堂還給學生”成為近年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語文等學科引進的“翻轉課堂”模式,就是順應這一潮流,進行教學創新的積極嘗試和有效實踐。翻轉課堂符合課程標準,翻轉課堂重塑師生角色,翻轉課堂優化教學過程,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給學生學習增添了動力。
關鍵詞:翻轉 課堂 研究
正文:
課堂教學是教師工作的核心內容,老師教,學生學是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授課方式。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角色,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體現的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學校教育的進步。在這一理念主導下,“將課堂還給學生”成為近年來課堂教學的潮流。語文等學科教學引進的“翻轉課堂”模式,就是順應這一潮流,進行教學創新的積極嘗試和有效實踐。翻轉課堂符合課程標準,翻轉課堂重塑師生角色,翻轉課堂優化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給學生學習增添了動力,使得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煥然一新。
一、翻轉課堂符合課程標準
我們熟悉的傳統教學俗稱“填鴨式”教學,課堂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是理所當然的主角,學生只能是配角,甚至是道具。老師完全掌控教學內容、課程進度、教學活動的話語權,也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學習機會,教師已經無法壟斷知識。所以新課標早就明確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學習的引導者”,重新確定了教師及學生的課堂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引導者、主持者以及參與者。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這就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突破教學空間;保障學習時間;反覆操練技能;構建知識體系;強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互教;教師設計引導;策劃優質教育;關注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學生。這不僅符合課程標準,也符合“學習金字塔理論”,從而形成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目的課堂教學形態。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適應并完成角色轉換,這是時代的需要。
二、翻轉課堂重塑師生角色
翻轉課堂的核心要素是重新制定課堂學習流程,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策劃者、設計者、參與者;而課堂中“學習的事讓學生自己做主”,真是的激發出學生的求知動力,保證了學生能夠專注于積極的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內容;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助力學生完成高階思維。翻轉課堂不支持教師用過多的時間來講授基礎知識,而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準備和課后練習鞏固來提升基礎技能。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完全可以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聆聽講座、從紙質書或電子書上獲取有用信息;鼓勵學生通過網校系統參與小組討論,查閱材料。教師將教學重心轉移到課程策劃,講義制作,問題設計等方面;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更多了解學生需求,指導學生課外的學與讀,支持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目標、學習方向,助力學生掌握好學法,選擇互補的學習伙伴,建立自主學習的團隊,形成濃郁的學習風氣。總之,翻轉課堂重塑師生角色,整合課堂結構,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三、翻轉課堂優化教學過程
在翻轉課堂實踐中,我們嘗試將教學活動具體分學生自學;問題思考;小組討論;學生表達;老師統整幾個環節。學生自學包括課文講義及資料;問題思考包括問題解答及填空等認知目標;小組討論包括小組間的討論,同桌間的互助等;學生表達包括學生上臺講或代表發言等形式;老師統整環節言簡意賅,重點突出,系統歸納,深入拓展等。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根據課型的不同和課堂學習的需要,可以弱化某些環節,根據課堂的需要側重某些環節。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教師的策劃制作力,問題設計力,主持推進力,對話引領力,重整再造力等方面。策劃制作要考慮課程目標,學情狀況,資料舍取,內容布局,反饋評估等;問題設計要考慮如何引發好奇,激發思考等;主持推進需要考慮情境導入,實施過程,對話形式,目標生成等;對話引領體現老師的語言藝術,精彩提問等促成教學的完成;重整再造落實在小組強弱搭配,互助合作競爭,分享成果共贏。分組的好處在于分散學習壓力,訓練小組合作。總之,翻轉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升學生的探究效能,體現了重視學生的多層教學和個性發展。誠然,在研究實施中也有諸多困難:老師的實施意愿,老師的策劃能力,學生的適應情況,家長的理解程度等。但我們更多看到翻轉課堂的可貴:有效改變填鴨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潛能;點亮學生自主探究之路。盧梭說過,人類正因為從孩子長起,所以人類才有救。翻轉課堂,值得研究,值得嘗試。
參考文獻:
[1]喬納森伯爾曼亞倫薩姆.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01.
[2]王奕標.透視翻轉課堂[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