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 袁銘婧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醫學成像技術也不斷提高,很多領域開始廣泛應用 C T等影像學輔助檢查。而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目前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胸部增強CT掃描是目前診斷肺癌重要的檢查手段。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影像學表現呈多樣性,學生短時間不易掌握,采用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的教學方法,充分動員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僅討論疾病的影像學知識,還系統討論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病因及風險因素、典型的癥狀、體征,篩查及診斷、鑒別診斷,分期及預后等,加強學生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快速、系統的掌握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影像學相關知識,促進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影像學教學的臨床學習效果。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
【中圖分類號】3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2-021-02
醫學影像學起源于倫琴發現的 X 線,在經歷 110多年的歷程后,發展為具有 X 線、CT、MRI 以及超聲等的影像圖為醫學診斷服務。 醫學影像由形態成像演變為功能和代謝的成像,是臨床醫學診斷的重要判斷方式,所以,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尤其是當今醫學事業不斷發展,醫學影像使用的設備和技術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醫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醫學影像學的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地方[1]。且與其他疾病相比,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為目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且今年來有升高趨勢。醫學生掌握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影像學表現尤為重要,早期發現可很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肺癌影像學特點可分為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彌漫性肺癌,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肺癌的影像學特點較困難,只有在實踐中,結合具體病例,充分動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學生快速、系統的掌握相關知識[2]。傳統影像學授課中小組閱片較為費時,學生在對大量膠片進行輪換閱片過程中會使正常授課時間被耽誤,且影像資料也較為單一、陳舊等[3]。導致同學對一些知識點一知半解,對疾病本質認識不深刻。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模式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圍繞臨床問題,系統討論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病因及風險因素、典型的癥狀、體征,篩查及診斷、鑒別診斷,分期及預后等,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對疾病的各種影像學征象得到深刻的認識,并掌握該疾病的各種鑒別診斷知識 [4]。
1 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實施方法
1.1準備階段
課前1周,由呼吸科的醫師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所要討論的典型病例,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檢查結果。結合病理,由呼吸科的醫師提出問題,包括:1)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檢查結果考慮哪種疾病;2)該疾病的流行病學;3)該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4)該病的常見臨床癥狀、特殊癥狀,及常見體征及特殊特征;5)該病的影像學特點;6)常用的實驗室檢查及結合影像學檢查如何選取獲得活檢方法;7)該病的病理學類型、分期及治療方案。然后要求同學針對問題進行資料查閱,包括教材、文獻、臨床指南等。
1.2討論階段
病例討論由影像科、呼吸科、腫瘤內科、心胸外科等科室的醫師共同參與,要求每位學生需提出自己診斷、診斷依據及治療方案。
1.3歸納及總結階段
先由呼吸科的醫師歸納總結肺癌的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體征、及發現患者肺部占位的進一步處理;由影像科醫師針對該病例的影像學表現,再總結肺癌的影像學特點;由腫瘤內科醫師講解化療及靶向治療;由心胸外科醫師講解手術指針及術后隨訪。 2、醫學影像學教學采用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的必要性醫學影像學是臨床醫學診斷的重要判斷方式,所以,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尤其是當今醫學事業不斷發展,醫學影像使用的設備和技術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醫學影像的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醫學影像學的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地方。多 學 科 聯 合 病 例 討 論 引 申 自 多 學 科 治 療 模 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MDT 模式是國際上根據“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而新興的一種診療模式,體現了“整體、配合、自愿、互動”原則,具有專業、分級、互動、優化和快速等特點,引申到教學中即為多學科、不同角度探討,達到各學科知識相互融合,在技術、治療方法、治療理念上達成共識,可以避免單一學科在疾病認識過程中的片面性 [5],同時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3.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對學生的益處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醫師的重要階段,是醫學生開始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學習臨床診療思路、進行必要實踐操作的過程[6]。而臨床思維能力是臨床工作的靈魂,也是成為合格醫師的關鍵。現代醫學所要求的臨床思維能力是整體的思維能力,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創新思維能力是關鍵,循證思維能力是手段[7]。如何對臨床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和規范的培養,是在臨床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同學對疾病的整體思維,避免了單一學科教學對疾病認識大片面性。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先將典型病例向學生展示,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同學主動解決問題,學生需主動查閱書籍、文獻等質料,再由學生主動分析所提供病例的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由學生先給出診斷,并說明診斷依據。同學之間可相互合作、相互討論。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主動的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然后各科老師根據本專業進行歸納總結,要形成一個學習更加方便、學習更加主動的學習環境。不但加深了對疾病的認識,學生的臨床思維、專科知識、團隊合作、表達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能夠最大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以及培養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及協調能力。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提高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系統的掌握肺癌相關知識,使肺癌影像學教學效果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翟永文,PBL教學法聯合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教育;2018,34:145-146.
[2]李靜,王振常,楊正漢,靳二虎.多學科聯合病例討論在頭頸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繼續醫學教育 2018,23(07):55-56。
[3]杜娜娜,王瑜瑾. PACS/RIS 系統應用于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優勢評價[J] .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2):3165-3166.
[4]沈彤,劉成軍,劉少德.CBL+MDT 模式在醫學生臨床教學、見習中的應用 [J]. 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1):19-20.
[5]趙曉輝,趙曉光.MDT 模式聯合 PBL 在大腸癌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J]. 醫學信息,2017,30(5):4-5.
[6]奚俊杰,林宗武,薛 亮,徐松濤.多學科團隊教學法在上海市某醫院胸外科實習中的應用.醫學與社會[J]. 2016,12(29):91-93.
[7]龔子鑒,賴維,陸春,等.談皮膚病學教學中哲學層面臨床思維的培養[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6):68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