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凌志 曹月紅
摘要:目的:探討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眼科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46例(均為單眼)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切除術)與觀察組(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每組分別為23例。選擇臨床治療效果、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復發率。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針對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采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提升臨床療效,降低翼狀胬肉復發率。
關鍵詞: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復發性翼狀胬肉;療效
【中圖分類號】3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2-065-02
作為眼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眼表病癥,翼狀胬肉往往會引發患者發生眼部刺激狀態,比如異物感、畏光等現象。如果患者眼部角膜位置被累及,則會導致患眼出現屈光變化,最終引發視力降低或者散光現象。如果沒有針對翼狀胬肉實施有效的治療,會導致瞼球粘連現象,使得眼球無法正常運動而產生復視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針對翼狀胬肉,臨床主要采用手術切除方案進行治療,但患者一旦復發,復發性翼狀胬肉瘢痕組織增生情況更為顯著,再次使用手術切除方案,患者術后再次復發率、結膜囊畸形發生率都會明顯增高[1]。針對上述情況,我院從2017年開始采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臨床效果較為理想,現針對治療方案、治療結果進行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眼科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46例(均為單眼)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切除術)與觀察組(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每組分別為23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9例;年齡48~76歲,中位年齡(59.6±8.7)歲;胬肉頭部侵入角膜緣平均距離為(3.59±0.97)mm。觀察組中,男15例,女8例;年齡47~75歲,中位年齡(59.4±8.5)歲;胬肉頭部侵入角膜緣平均距離為(3.62±0.95)mm。
1.2手術方法
針對對照組,僅給予單純切除術進行治療,即常規翼狀胬肉切除鞏膜暴露治療。針對觀察組,采用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具體流程如下:在術前,選擇0.5%濃度愛爾凱因滴眼液針對患者眼部位置進行表面麻醉處理,接著使用2%濃度利多卡因注射液針對翼狀胬肉體部結膜下實施浸潤麻醉處理。在患者胬肉頸部位置將球結膜剪開,針對結膜下組織進行分離處理,選擇一次性角膜穿刺刀,從胬肉頭端位置開始,針對胬肉組織進行分離,一直到角鞏膜緣;把球結膜以下組織在內的全部胬肉組織完全剪除,使得鞏膜、角膜完全暴露出來。在上方位置分離出與鞏膜暴露區大小基本相同的球結膜與角鞏膜緣內0.5mm角膜上皮組織,同時將其移植到球結膜缺損位置,選擇10-0縫線實施連續縫合處理。手術完成以后,選擇典必殊眼膏進行涂抹,同時使用四頭帶進行加壓包扎處理,等到術后1周再拆線。此外,術后指導選擇選擇0.1氟米龍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滴眼處理,每日進行4次,持續滴眼7d之后,則將每日的次數控制為3次,再進行7d的滴眼后完全停藥。
1.3臨床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復發率。臨床治療效果參考文獻[2]中標準:①治愈:患者手術區位置光滑、潔凈,在角膜上面存在上皮覆蓋情況,結膜完全平整,沒有異常反應,不存在纖維組織增生情況,沒有發生新生血管;②失敗:患者沒有達到上述標準。復發判定標準:患者局部結膜位置發生嚴重、持續性的充血癥狀,局部組織發生增厚現象,胬肉、帶血管組織針對角膜緣產生入侵現象[3]。
1.4統計學方法
軟件選擇SPSS22.0,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選擇( ±s)表示,t檢驗,臨床療效與復發率選擇%表示,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通過治療,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2.2兩組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與復發率對比
通過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組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與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
因為翼狀胬肉產生的病例進程相對較為復雜,多方面因素多會參與進來,這就導致手術難度進一步加大,且復發率相對較高。對于翼狀胬肉臨床手術治療來看,成功的標準在于徹底、安全地切除胬肉組織,最終獲取理想的美容效果、視覺效果。對于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來說,單純采用切除術進行治療,患者術后再次復發率、結膜囊畸形發生率都會明顯增高,因為手術創傷、術后炎癥反應,導致殘留的胬肉組織轉變為纖維細胞與血管活化,臨床效果并不理想[4]。所以,針對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二次手術治療必須要針對創面進行處理,同時還需要通過植片移植,避免翼狀胬肉的再次復發。
針對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來說,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主要是利用自體植片當中的正常干細胞發揮細胞向心性移行與增值分化,以此來重新建立角膜緣干細胞受植區位置的角膜緣屏障與角膜表面。通過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功能,針對患者角膜上皮進行有效的修復,能夠提供健康的干細胞,同時能夠針對角膜緣位置的屏障功能、角膜緣干細胞群進行重建,這就使得角膜創面本身的愈合情況更為理想,同時通過帶角膜緣干細胞的移植瓣,可以有效抑制切口斷端下結膜下組織朝著角膜位置進行生長,最終實現降低復發性翼狀胬肉復發率的目標。
本組研究數據中,選擇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的觀察組,其臨床治療效果、角膜創面上皮愈合時間、復發率均顯著優于采用傳統切除術的對照組。提示,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具有臨床療效顯著、復發率低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玲,陳濱,仲彥霖.復發性翼狀胬肉術后應用繃帶型角膜接觸鏡臨床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2018,61(10):935-937.
[2]岳章顯,劉漢珍.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聯合絲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美學效果[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09):77-79.
[3]趙春梅.單純胬肉切除術與胬肉切除術+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9):57-58.
[4]楊永輝.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05):122-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