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芬
摘要:目的在常規口腔護理基礎上,探索有效的口腔護理新途徑,探究口腔護理質量預防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住的老年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傳統口腔護理擦拭,觀察組根據病情不同階段,分別給予常規口腔護理擦拭、被動刷牙+主動含漱法、刷牙法等口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幾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后口臭、口干、下呼吸道感染幾率、口腔菌斑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口腔護理質量能有效預防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與費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口腔護理;預防;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R5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2-117-02
老年患者由于罹患各類慢性疾病,自理能力減弱,造成其口腔衛生狀況不良,加上口腔黏膜和腺體萎縮,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都有所下降,口腔中的異物易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上消化道出血、氣管切開等需要口、鼻插管的患者, 雖不從口進食,口腔內沒有食物殘渣,但唾液中含有蛋白質,如果不清潔, 易形成舌苔和牙垢,易引起口臭,口腔內的細菌繁殖和定植率高,一旦患者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況,極易引發口腔并發癥,繼發呼吸道感染[1]。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影響預后和生命質量最為顯著,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致死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口腔內的細菌是呼吸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的重要來源,口腔護理不當,可加重老年人肺部疾病,所以注意口腔護理質量是老年住院患者基礎護理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其目的是保持患者口腔清潔衛生和舒適。是預防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環節。現將我院既往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59~77歲,平均(64.7±5.7)歲。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58~75歲,平均(64.5±6.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疾病類型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擦拭方法的選擇 ① 對照組給予單純傳統口腔護理擦拭,每天2次;② 觀察組,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階段,選擇適合患者身體情況的操作,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選擇傳統口腔護理擦拭,意識清醒者即予被動刷牙+主動含漱法,患者有上肢有一定活動能力即予刷牙法進行口腔護理。無論選擇任何方式口腔護理,均每天2次。
1.2.2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
每日詢問患者的意識情況、上肢活動能力情況、飲食情況、一般情況、是否有發熱及規律,以及精神狀態等,重點詢問患者是否出現咳嗽、咳痰和氣短等癥狀,并對有咳痰的患者的痰液顏色性質量的變化進行查看,若痰液粘稠拉長絲不容易咳出,呈現白色或膠質樣小塊痰或痰中帶血絲者,應該高度懷疑有真菌感染,及時上報主治醫師。
1.2.3預防真菌繁殖
根據真菌喜酸厭堿的特征,使用ph試紙對口腔的酸堿度進行檢測,若pH在6.5~7.1之間,則對白色念珠菌繁殖的有利[2],早期使用2.5%的碳酸氫鈉進行漱口,每日2次,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長;或者使用0.1%的氟康唑稀釋液于晚間睡前進行漱口,黏膜一旦出現潰瘍、舌面和峽部出現乳白色薄膜、剝離后會露出潮紅色的基底,此時可選擇5%的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漱口,每日4次,同時也可以外用霉菌素粉進行涂抹。
1.2.4指導患者對痰標本進行留取
囑咐患者晨起刷牙后使用150ml生理鹽水分次進行漱口,隨后將吐出的第一、二口痰丟棄,然后深吸氣將深部的膿性痰用力咳出,置于無菌無菌盒中即刻送檢。
1.2.5飲食護理
有研究指出[3],感染性疾病與營養不良之間存在某種相互協同的關系,治療上不能一味依靠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同時也要強化機體的營養,增強抵抗力,日常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豐富氨基酸和脂肪乳等食物,例如新鮮的蔬菜水果,魚蝦,牛奶,豆制品等,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口臭與口干的情況,使用菌斑指數對兩組口腔的菌斑指數,總分0-3分,0分:齦緣區無菌斑;1分:齦緣區的牙面有薄的菌斑,用探針尖的側面可刮出菌斑;2分:齦緣或鄰面可見中等量菌斑;3分:齦溝內或齦緣區及鄰面有大量軟垢[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口腔狀況比較
3討論
下呼吸道感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病原學監測,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通主要是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其感染的途徑主要通過空氣中的細菌進行傳播、特別是附近存在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時,感染的幾率隨之增大[5],應當多加以防犯。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長期營養攝入差,機體免疫力下降,長期臥床時間長導致肺活動受限,咳嗽反射減弱,分泌物無法從呼吸道中排出有關,容易造成患者墜積性肺炎。除此之外,傳統的口腔護理,擦拭的面積有限,不能有效的清潔牙齦溝和其它難擦拭的部位,徹底口腔清潔有局限性,口腔內的細菌繁殖和定植率高,也是引發肺部感染重要因素。觀察組根據患者病情不同階段,采用傳統口腔護理擦拭,被動刷牙+主動含漱法,刷牙法進行口腔護理,在患者病情不同階段,及時跟進不同的口腔護理方法,過程連貫,迅速清潔口腔內死角,徹底有效的清潔口腔,促進唾液分泌;增強自潔作用防止肺炎的發生,預防二次感染,并能在早期加強口腔周圍器官的功能,使患者舒適同時刷牙適宜的刺激可帶來爽快感。資料結果顯示:給予口腔護理的觀察組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患者口干和口臭的占比也低于對照組,采用口腔菌斑指數測定發現觀察組的菌斑指數更低。由此說明,口腔護理質量對預防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娟.魚腥草液口腔護理在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3,12(6):710-711.
[2]于慧玲,王凌娟.酸性氧化電位水在老年臥床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8(1):104-106.
[3]趙鐵梅.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特點及對策[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7,16(3):177-181.
[4]李寧,李璠,伍明超等.老年精神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與牙菌斑定植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1(9):2044-2046.
[5]楊艷莉.ICU 機械通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與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5,35(1):14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