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周海 嚴行星 龍家全 王世黔 陳晨
摘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目前公認的醫師成長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國情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已達成共識。結合我院放射基地醫學影像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按照專業基地培訓細則與標準,以執行培訓任務、落實培訓過程及內容考核作為工作重點。現就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具體方法、取得的成效及經驗、需要改進之處等等與同行交流。
【中圖分類號】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2-126-02
目前我國各省(區、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不斷深入發展,“5 + 3”模式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主要模式。醫學影像科在醫院中是重要的臨床醫技科室,隨著影像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醫學影像診斷在診療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科于 2014年開始承擔放射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初期為協同專業基地,2017年正式取得國家獨立規培專業基地資格,由于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面臨很大的挑戰。為了盡快提高住院醫師的學習能力、臨床技能操作及人際溝通能力, 在醫院培訓基地統一管理下,由專業基地全程負責學員的管理和培訓,在實際培訓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作為專業放射基地,談談我們的做法與體會。
一、培訓過程及具體方法
1、崗前教育及過程學習
學員入科前需參加醫院崗前培訓,入科后科室根據具體情況再次舉辦入科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內容主要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科建設及業務介紹、住培重要性及培訓過程的各種制度等,督促導師以身作則,隨時督促學員注意思想、職業素養的培養,讓學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為以后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2、放射專業“三基”培訓
放射科規范化培訓的學員,按要求需在超聲、核醫學、放射技術、普放診斷、胃腸造影、CT、MRI及放射介入按不同時限分別輪轉。各種影像技術是診斷的基礎,要求學員學習超聲、X 線、CT、MRI等基本操作,掌握各種檢查技術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 CT、MRI 圖像后處理技術,確保診斷報告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影像診斷學習方面是重點,包括超聲、平片、CT、MRI 等報告書寫,實行排班崗位跟班制,定期考勤、督促。養成良好的閱讀影像資料、報告書寫習慣,是提高診斷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關鍵。培養學員要具有高度責任心,按職工一樣要求認真執行核查核對制度,避免基本信息和模板錯誤(比如姓名、性別、年齡等);用詞要準確(如疾病名稱符合規定、不應有錯別字、漏字及左右側錯誤); 描寫時應體現病變的定位、定量(如大小、CT 值、強化程度等)。閱讀影像資料要全面、系統,先逐層面系統觀察圖像,發現病變和分析病變, 再結合臨床(查看會診申請單、必要時查看電子病歷)重點觀察; 不同技術(如冠脈DSA、CTA),不同時間(前后對比),對稱部位對比觀察,同時三維重建觀察。掌握影像診斷基本原則:注意臨床、影像及病理三結合;先常見病、多發病,后少見病。根據規培學員具體情況,由易到難進行系統報告書寫培訓。我科實行按奇數、偶數審核報告,當天主要跟隨帶教老師完成報告,老師進行修改審核,住陪學員發現報告書寫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同樣帶教老師發現問題后,隨時指導學員,當面講解,進一步加深學員理解。
3、思維習慣和診療思路培訓
通過規范化培訓,使學員養成縝密的診斷思維習慣,對某一病例的診斷,要求學員從臨床表現、可能的疾病、解剖、病理生理為切入點進行閱片。對某一疾病的診斷,培養全面、系統的診斷思路,例如對于腸梗阻的診斷,要求解決以下問題:是否存在腸梗阻、梗阻的嚴重程度如何、確定梗阻點、明確梗阻的原因, 需要連續層面動態觀察確定梗阻近端和遠端。通過橫向及縱向系統性思維的訓練,學員養成縝密觀察及嚴謹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提高臨床診斷水平,為以后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培養學員自覺學習習慣
同病異影、異病同影,臨床病例錯綜復雜,需要不斷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掌握疾病診斷要點,擴大視野,提高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影像檢查技術日新月異,醫學影像學知識不斷更新, 需要學員不斷學習、掌握最新進展。充分利用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PACS)、網絡等現代工具和手段加以對影像學知識總結、更新。
PACS 系統信息量大,操作方便、快捷,利用關鍵詞查詢, 可以極方便地查閱所需圖像 。帶教老師指導學員充分利用 PACS 進行系統性學習。 查詢出所有數據庫內診斷相關疾病的 CT 病例圖像。充分利用PACS 多窗技術、不同期相、不同時間、檢查方法的對比觀察、多平面重組(MPR)、3D 等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 病變三維關系等功能幫助學員更加全面、細致觀察圖像,總結、歸納知識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培養學員自我學習和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通過大量的閱片、自我學習和總結,學員診斷及鑒別診斷疾病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5、強化教學活動開展
我們把每周業務學習與集體讀片、疑難病討論與病例隨訪、教學查房有機結合。(1)每周的業務學習,根據住院醫師規陪要求具體到病種逐一進行講授,在提高業務水平同時,也通過這種形式彌補了學員時限內病種不足現實困難。(2)早晨集體閱片采取抽樣提問學員方式進行,使學員有學習壓力變成動力。(3)每兩周進行一次的疑難病例討論,要求學員提前準備經過手術及病例證實的病例,根據提供的臨床信息、影像資料,提出多個備選答案供大家選擇,科室老師一起討論,之后由住陪學員結題,總結并簡要闡述診斷及主要鑒別診斷要點,并復習國內外文獻,分析、總結經驗和教訓。(4)每兩周一次的教學查房,由住培醫師輪流進行,主講學員選擇 2 個報告書寫中遇見的復雜病例(未經手術及病理明確病例)進行讀片,匯報臨床病史、做出影像征象描述、診斷及鑒別診斷、并提出進一步檢查方法。科室按照從低到高職稱順序逐級點評、補充,培養學員正確的閱片習慣、臨床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最后由主持人總結。通過上述各種培訓方式,住培醫師臨床實踐及分析問題能力明顯提高,得到了科室老師的好評。
6、學員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
科室開展的小講座、疑難病例討論、教學查房等,在導師的指導下學員學習制作PPT課件。如科內小講座, 首先,要求住培學員閱讀并熟悉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之后由導師、帶教老師及其他中級以上職稱醫師進行點評。通過該項培訓,學員具備了熟練查閱文獻,制作課件及較強的口頭表達和自學能力, 同時提高了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水平。
7、加強規培師資隊伍建設
醫院及科室都高度統一,非常重視規培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放射基地業務骨干、基地主任、教學主任及秘書等老師全部選送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及院級不同級別師資培訓,使規培工作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成績與經驗
通過前期系統化培訓,學員理論與實踐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熟練地掌握了常見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對部分少見病也能提出診斷意見;報告書寫規范、流利,養成了良好的閱片習慣及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學員的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進步;具備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及人際溝通能力。學員們各方面的進步,得到科室老師及醫院領導的表揚。2018年放射基地第一批次住培學員全部通過了規培考試考核,結業合格率達到100%。
醫學影像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采用研究生教育類似的導師負責制、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下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保障了規陪教學質量。導師對住培學員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 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隨時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更好地調動學員的學習、工作積極性, 提高學員的理論與臨床技能水平。
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不足及改進之處
雖然我科在具體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發現了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之處。(1)由于我放射基地成立時間短,培訓經驗不足,需加強學習及不斷總結;(2)導師培訓和考核機制待完善,導師的業務和人文素養有待提高,這是保證良好規范化培訓成績的前提;(3)學員理論、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深度不夠,有待加強;(3)制定更加嚴格、規范的出科考核標準, 以檢驗教學效果和培訓質量。總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早已列入國家醫學戰略發展目標,工作任務艱巨,關系重大,需要不斷總結,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經緯,陳櫻,沈洪興,等 . 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開展導師制探析 [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4):21-22,46.
[2]龐超楠,袁慧書,郎寧 . 導師制在放射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初探 [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52-53.
[3]彭娟,羅天友,歐陽羽等 . 新形勢下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會. 繼續醫學教育,2017(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