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教育的培養,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之一。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概念;高中歷史;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核心素養成為了人們必備的品質,不僅體現在在進入社會后所產生的作用,在學習方面也十分重要。對于歷史學科而言,在結合了核心素養的要求后,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核心素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問題探究、情景體驗、合作討論等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是指能夠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素養,在走向社會時,這些素養能夠很好的讓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由于受到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的學生與外國學生相比缺少一種創新能力,不能適應實惠的發展和國際形式的改變。隨著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對于學生的民主素養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要。隨著國內外形式的改變,目前我國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三維目標、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等進行發展。在教育改革中,核心素養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指明了方向。而在高中歷史中,核心素養就要讓學生形成一種歷史學課特有的思維能力,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帶著這種思維進行思考。從而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形成一種價值觀體系[1]。
二、歷史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
(一)加強教師史學素養,輔助學生提升素養
培養學生具備歷史核心素養的首要因素就是歷史教師是否具備較高的史學素養,就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而言,多數歷史教師對于史學素養的要求逐步降低,且對于史學素養的理解還僅浮于表面,無法深入其精髓;另外,史學素養決定著高中歷史教學水準的高低,對于歷史教師而言非常重要,會給教師帶來一定的養成壓力。基于以上兩點因素,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史學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挖掘課本內的潛在史學知識,例如,就人教版的高中歷史教材來說,教師需要對教材目錄與內容爛熟于心,對于每個章節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進行課外的史料補充,以此拓展自身的史學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逐步養成歷史核心素養[2]。
(二)實證歷史案例教材,樹立嚴謹歷史學觀
歷史學科是一門極其嚴謹的學科,對于邏輯推理與史料佐證的要求較為嚴苛,這兩者也是歷史核心素養主要內容的體現。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需要體現對課本內的史料進行核查與課外資料的佐證,以確保教材歷史案例的準確性,進而提升自身的史學素養;除此之外,在教學階段中,需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了解、分析歷史案例所具有的意義,又需要要求學生在“求真務實”的目標下進行史料的佐證與探究,以此培養學生的評判意識,進而樹立嚴謹的歷史學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新民主主義的崛起》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一些關于新民主主義的史料,根據自己搜集到的史料與課堂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探討,以此調動學生的課堂活躍性,也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溝通思辨能力。另外,通過交流探討的活動,可以將不確定的一些史料進行課堂的分享,教師與學生一同去佐證此類史料的真偽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新民主主義的精髓,進而培養學生的史學思維[3]。
(三)培養學生史學情懷,無形地增強家國情懷
高華教授曾經說過:“年紀越大,對于歷史的感悟越透徹,越深沉,對于國家的情懷也就越深”。足以見得,歷史學科不僅承載著對于優秀傳統的傳承與發揚,更流傳著一種家國深深的情懷,因此,在進行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將史料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滲透進學生的課堂之中,以情感的體驗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家國情懷,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毛澤東思想》這一課時,可以將毛澤東思想從萌芽到初步形成到漸漸成熟的過程進行教學,可以利用相關的影視作品,來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從而幫助他們意識到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的艱難性,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另外,還可以通過自主討論式的學習方式,將各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思想進行碰撞,讓學生在強烈的歷史觀下進行更高效地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史學情懷[4]。
(四)深入史學實踐活動,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鄧小平爺爺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開展歷史的第二課堂活動十分必要,讓學生從實踐中去感受歷史的厚重感,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例如進行歷史課堂拓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歷史教師組織進行當地的革命紀念館或者是革命根據地的參過,就以筆者所處的地方為例,可以去反“圍剿”紀念館、泰寧紅軍街、北山革命紀念館等等,這些地方都承載著革命精神,是對于青年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發揚地。當此類活動結束后,可以讓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小組的研究報告,讓學生更深入歷史革命的根據地,深切感受到歷史學科所帶有的魅力,對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合理的培養,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核心素養在教育中占比也會越來越大,教師必須重視并合理的將核心素養融合在教學中去,使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時也能使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增加我國的文明程度。
參考文獻:
[1]李鋒.高中歷史教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地路徑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12):9.
[2]徐燕文.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教書育人,2019(13):47.
[3]李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18(16):82.
[4]池曉姜.公民教育視域下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6):58.
[5]尹澤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