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君
摘要: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枯燥、單調的弊端,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教學質量不佳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必須要得到改革,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是學生眾多課程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課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培養學生掌握語句應用和提升閱讀能力的基礎環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文化素質,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在小學語文課程上應用游戲教學法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從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氛圍,實施有效的教學,這對小學語文教學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良好游戲氛圍,創建角色扮演游戲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無論是運用哪一種教學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積極營造良好游戲氛圍,并創建學生學習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良好的游戲氛圍下,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也會提高,從而充分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爺爺和小樹》中教師講道:“冬天與夏天這兩個季節對應,小樹和爺爺的感受相對應。描述的事情是相互呼應的:由于有爺爺的精心照料,小樹才長得如此茂盛,才能夠給爺爺送來綠蔭一片。下面我們有請兩位同學來扮演爺爺和小樹,通過扮演爺爺和小樹的神態來對應課文中的內容,有誰主動扮演的呢?”話音剛落,就有兩名學生主動請求扮演。在扮演過程中,教師也是通讀全文,根據“爺爺”和“小樹”的生態進行對課文的深層次講解,如:把保暖的材料稱為“暖和的衣裳”,把樹蔭稱為“綠色的小傘”。還用到了擬人的手法,如:小樹不冷了,還給爺爺撐傘,這些表達都把小樹擬人化了。這樣描寫的結果是形象生動可親,拉近了爺爺和主人公的距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課后教師同時也創建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對學習的課文知識進行練習做題,鞏固課堂所學。
二、培養學生合作創新,引進游戲教學法進行探討
在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并引進游戲教學法進行探討,在游戲中進行有效探討,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創新的精神。在游戲中相互理解、相互信賴,從問題出發,同學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從而尋找到正確的答案。例如,課堂上,老師講到《少年閏土》這一章文章時,問全班同學:“文中有一句‘手捏一柄鋼叉’這個為什么不是手拿一柄鋼叉呢?”學生覺得非常新奇,都進入思考狀態。接著老師繼續說道:“每三個人一組進行探討交流,10分鐘后每個小組舉手站起來說出正確答案。”在進行探討交流的時候每個小組都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取長補短,全面提高學生建設和發展能力。10分鐘后老師公布正確答案說道:“捏鋼叉指的是手指夾住鋼叉,比如我們常說‘捏鼻子’‘捏耳朵’都是用手指操作,因此,課文寫的閏土手捏一柄鋼叉既講的是將手指和鋼叉融為一體,顯示鋼叉的靈活性,當閏土刺獐時,又能突出閏土刺獐時內心的緊張情緒,所以這里的“捏”不宜轉換其他的字詞。”話音剛落,學生紛紛一副了然的神色。整個課堂中,教師通過游戲教學法將學生個體組建成一個團體進行對問題的探討和交流。其中存在競爭與合作,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他人的長處和思考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效率。
三、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法構建語文教學課堂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除了要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深度理解,還需將課文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在實踐運用中靈活構建游戲教學法的語文教學課堂,能夠在教學中巧妙地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增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活躍課堂氛圍。而游戲教學課堂具有新鮮、刺激、有趣的特點,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并刺激學生的學習意識。例如:教師開展游戲課堂的時候應用卡牌圖標,將課堂中出現重點詞語進行有趣地修飾,然后填充到卡牌上,讓學生通過讀卡牌、講解卡牌上詞語的意義并進行造句。整個過程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新鮮、刺激、有趣的游戲課堂下成長。
四、結語
在語文課堂教育發展的今天,小學語文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已經成功實施展開,但是游戲教學法要靈活合理地運用,不能過度開展游戲教學,否則會導致學生只顧玩游戲,無心學習,起到反作用。本文詳細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應用游戲教學法的有效策略,通過營造良好游戲氛圍,創建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學生會對課文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另外,通過培養學生合作創新,引進游戲教學法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浮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