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恒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這是給我國發展的新定位,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即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自十八大五中全會這一理念的提出以來引起了學界的爭論,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是不是意味著科學發展觀將要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五大發展理論與科學發展觀究竟有何關系,他們各自的意義在哪里,本文將會試著從理論和政治定位等角度探析這二者的關系。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關系
筆者認為,五大發展觀念和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基本國情結合的產物,他們只是處于不同的快速發展時期。十九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科學發展觀正是在前者的歷史階段所提出來的,是符合當時的發展需要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科學發展觀并不符合現階段的發展需要,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基于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從實際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新觀點,新方法,新問題,是五大發展理念的思想來源,同時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
科學發展觀是五大發展理念的直接思想來源。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而五大發展理念是要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從基本內容上看,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五大發展觀的核心也是發展,后者強調的是從五個維度進一步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與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保持了同一看法,我國現階段當前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仍然很大。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解決發展中的不協調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國幅員廣闊,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二元結構的特征極為突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現象決不是在短時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因此,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是我國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
開放發展則集中體現的就是科學發展觀的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中的統籌兼顧重點強調的是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向一個是國內的統籌發展,另一個就是國外的統籌發展。而國外的統籌發展就必須要做到開放,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帶給國民的深刻教訓,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會讓我們持續發展,與其他國家互利共贏。
共享發展主要反應的就是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可見人才是享受發展成果的主體,人民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這是對“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的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的深刻詮釋,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正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這說明共享發展也是統籌兼顧的集中體現。
談到這里,筆者認為最能體現五大發展理念與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五大發展理論中提到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點都是以人為主體的,創新發展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人才,為其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指導,協調發展也離不開人的主導作用,這樣才能統籌兼顧;綠色發展更離不開人的環保意識的提高和自我思想素質的提高,只有人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主體當然也不離開人的主導作用,只有人的觀念發生改變,不禁錮自己的思想和腳步,主動走出國門,與國際主動接軌,才能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增加國際競爭力。
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中方法論的豐富和完善。科學發展觀從體系構建的需要出發,將“統籌兼顧”明確規定為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這不僅與“全面協調”在語義上交叉,而且在方法上顯得單一、不全面。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例,科學發展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方面,就是要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這無疑需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但這還不夠,還需要在轉變發展方式的路徑、培育新的發展動力方面下功夫。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在當今中國的創造性運用,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科學發展觀中的“根本方法”。
五大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五大發展理念”是治國理政的新理念,特別是關于發展的新理念。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習近平同志關于發展的新理念是關于“硬道理”“第一要務”的新理解,是“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的新成果,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的高度概括,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篇章,具有劃時代意義,“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更高境界更深層次發展。所以可以說五大發展理念是在思想內涵上對科學發展觀進行的創新。
參考文獻
[1]胡鞍鋼.《中國新理念:五大發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2]辛向陽.《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3]余金成.《五大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升級版”》,《學習論壇》2016年第1期.
[4]徐偉新等.《中國新常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5]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6]張高麗.堅定不移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N].人民日報,2015.
(作者單位:馬克思主義院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2017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