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
摘 要:社會契約論作為一種政治哲學的理論假設,它主張國家并不是神權賦予,而是人們作出的理性選擇。人為了達到自由和至善,相互訂立契約,交出自己的個人權利,承認國家的公共權力,以求得和平與幸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因此歷史必然要產生一種理論來指導革命。霍布斯和洛克在不同的時期適時地擔當了這一歷史任務。霍布斯與洛克的兩種社會契約論建立在不同的邏輯起點上,用不同的演繹推理方式,分別推導出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
關鍵詞:霍布斯;洛克;社會契約論;自然權利
一、霍布斯與洛克社會契約論的相同之處
文藝復興以后,西方自然科學興起并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神學、神權的影響逐漸縮小,人的地位逐步提升,人的利益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強調人的個人利益和先天欲望,肯定人的感官快樂與塵世幸福,相信人的理性力量,把人的私利看成人的本性。近代哲學從新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質,突出了人的理性認知,并把人的理性從神秘化的靈魂游離出來,從而擺脫中世紀的人性壓抑與禁錮。
為了合理解釋國家的誕生,霍布斯、洛克和羅爾斯以及所有社會契約論者都坦然承認“契約論”是一種虛構,而且是一種必要的虛構。從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來看,“契約論”理論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它是否描述了國家誕生的真實過程,而在于它對國家誕生的理論解釋。霍布斯和洛克的社會契約論思想都是堅持政治權威來源于人為即“君權人授”,反對封建的“君權神授”、宗教神權思想的。
霍布斯認為自然狀態(tài)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因為按照霍布斯的看法“人不是社會性的動物,他們的天性是自私自利的,他們行為的原動力乃是自我保存”。所以自然狀態(tài)即戰(zhàn)爭狀態(tài)。
洛克認為,要正確地了解政治權力并追溯它的起源,就必須考究人類原來自然地處在什么狀態(tài)。洛克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完備無缺的自由狀態(tài)”,人們按照自然法采取自己認為合適的辦法來決定行動、處理財產與人身,不受任何人干涉。洛克反對霍布斯把自然狀態(tài)描繪成為弱肉強食的不安全、不可忍受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和人類苦難狀態(tài)。他認為,自然狀態(tài)是一個自由、平等、有財產的狀態(tài),“卻不是放任的狀態(tài)”。這種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完備無缺的自由狀態(tài),他們在自然法的范圍內,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辦法,決定他們的行動和處理他們的財產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許可或聽命于任何人的意志”,同時“這也是一種平等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一切權力和管轄權都是相互的,沒有一個人享有多于別人的權力。”
二、霍布斯與洛克社會契約論的不同
1.社會契約論的前提———自然狀態(tài)與自然權利
霍布斯與洛克的社會契約論都建立在自然狀態(tài)的基礎上,認為在國家出現以前人們都處在一種“初民”狀態(tài)。而對于自然狀態(tài)的形態(tài)以及自然狀態(tài)下人們享有的自然權利的描述,洛克與霍布斯卻截然不同。
而洛克所認為的自然狀態(tài)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礎上,本質是實質上的自由與平等,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呈現出的是一幅和諧有序的畫面。“這也是一種平等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一切權利和管轄權都是相互的,沒有一個人享有多于別人的權力……就應該人人平等,不存在從屬或受制的關系……”這種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卻不是放任的狀態(tài)。
2.社會契約的緣由
霍布斯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互相爭斗、恐懼不安的混戰(zhàn)狀態(tài),人性雖是惡的,但仍然由理性支配,人們正是都有保存自己、渴望安全的欲望,才會希望擺脫這種悲慘可怕的境域而尋求一種和平有序的生活,于是人們相互之間訂立一種社會契約,甘愿放棄原來的自然權利,把它交給一個主權者。
洛克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種自然法支配下的和平、有序、平等、自由的狀態(tài),但其自然狀態(tài)也不是完美的,也存在缺陷。否則人們?yōu)楹芜€會選擇一種公共的政治生活呢?
3.訂立契約的主體和權力交與的對象
霍布斯認為社會契約的主體是人民,社會契約是基于人民的同意在人民之間為了保存自身的安全所締結的關于組建政治社會的契約,是每一個人都與每一個其他人訂立信約。
洛克的社會契約是人民與人民之間以及人民與政府之間締結的,契約的主體還包括政府。他認為“政治社會起源于自愿地結合和人們自由地選擇他們的統(tǒng)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協(xié)議。”人民之間相互訂立契約,承諾將其部分自然權利交給社會或國家,再由他們委托政府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實質上是兩個契約,第一個契約是在公民之間,第二個契約的主體是公民與政府,公民承諾服從政府,而政府保障人民的權利乃至整個社會的利益。
4.社會契約的內容
霍布斯認為,由于主權者不是訂立契約的主體,因而他不受契約內容的約束,他享有人民讓與的全部權力,而不受任何約束,政府權力具有無限性。如霍布斯所言:“主權不論是象君主國家那樣操于一人之手,還是象平民或貴族國家那樣操于一個議會之手,都是人們能想象得到使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具體說來,包括制定法律的權力、司法權和對外權等一切權力,集于君主或議會之手。
而洛克則認為,政府的職責只是為了促進社會利益。政府權力對于公民的權利來說是派生性的,政府起源于人們的委托,它的合法性來源于人民的同意,它的使命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權利,政府的權力是有限的,它不能超越公共權力的范圍侵犯到公民的權利領域,否則就違背了人們建立政府的目的。因此,目的的公益性和轉讓權利的部分性決定了政府權力的有限性。
參考文獻
[1]霍布斯.利維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徐顯達.霍布斯社會契約論解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5.
[3]洛克.政府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