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利
摘 要:土地神信仰在中國起源很早,雖然在中國道教神祇中地位較低,但民間信眾的數量確實超乎想象的,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堪比起道教的一些尊神,其原因值得我們去探索。本文主要從土地神起源問題、發展問題來挖掘中國的土地神信仰廣泛的原因。
關鍵詞:土地神;信仰;起源;發展
土地神又稱“社神”,也稱“福德正神”,俗稱“土地爺”,其信仰源于古代的社神崇拜。可以說,在舊中國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煙、村落的,都奉祀土地神。《太平御覽》引《禮記·外傳》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光谷多,不可便祭,故于國城之內,立壇祀之。”所以封土為社,以便祭祀,應與中國古代的農耕操作有很大的關系。
一、關于土地神起源問題的探討
土地神信仰大體起源于公元三世紀前半期。五世紀左右,土地神信仰漸漸盛行,七世紀以后遍及全國。道教在五世紀吸收土地神信仰。最初,土地神地位顯赫,上古天子百姓共同遵神社神,原本就是土地神。社神作為土地神是在上古農耕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觀念信仰,它的出現應該遠在殷商之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今日學者認為遼寧牛河梁遺址女神廟就是土地神廟。就現在看到的古代文獻來看,最早的土地神應是出生于江蘇的蔣子文。后晉朝蘇峻叛亂,蔣子文又幫朝廷平定亂軍,被加封為相國,梁武帝因焚蔣子文廟而受到報應,故又封蔣子文為蔣莊武帝。”
二、關于土地神發展問題的探討
春秋戰國以降,土地神日趨人鬼化、區域化、世俗化,從而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神秘色彩反而大為減少,先是各部族有功績的先祖相繼為神,接著又由各地有德行的賢人紛紛入主神廟,最后竟連社會底層普通人都可入主其廟。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土地神歷來唯唯喏喏,俯首聽命,地位極低。甚至土地神在陰間也只是一個低級小吏,官威權小,即便想為亡魂做點好事,也因神位有限,常常力不從心,甚至連自己有時也免不了挨餓受饑。清人袁枚《子不語·土地挨餓》多有此類記載。
秦漢,總司天下的社神逐漸演變為與天帝相應的“后土皇地祗”,由國家專祀,《禮記·郊特牲》云:“社祭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可見,其地位之高!而在地方、鄉村的社神則逐漸演變為道教神系中地位很低的小神,成了具體的地方保護神,與城隍差不多,也漸由自然之神衍化為人鬼之神,土地神的信仰分化由此而開。
在漢代“天人感應”說流行的背景下,土地和人的關系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大加強了土地崇拜的觀念。由于秦漢以來的大一統中央專制統治的不斷加強與完善,社會上官本位觀念得到了確立。在這種情況下,原本是一方自然神祗的土地神,又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使之對應于人間的各級政權,除掌握收成的豐歉外還擔負起保境安民的重任,而且這一職掌在后來不斷得到強化。
東晉以后,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只能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該時期,佛教的傳入影響也已滲入到本土的土地神系統,而且這一時期土地神的人格化也表現的更為充分。民間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比如,蔣子文影響深及建都于南京的幾代朝廷。南朝劉宋時,受封為“鐘山王”。蕭齊時更加封為“靈帝”,有了蔣帝神的稱號。至南北朝,土地神的描寫呈現出一定的多樣化和具體化,當時道教神仙說流行,土地往往與道家的方術之士聯系在一起。
唐宋,城市的發展和建設遠過前代,城市生活的繁榮,帶動了民眾信仰的變化,原本與農業生產以及鄉村生活關系密切的土地神也進入到了城市生活,城隍土地由此而出,主要職責即負責本坊里的安全,保護生活于此的居民的安寧。
宋代起,土地的崇拜逐漸盛行,并有各種封號。但在宋人的筆下,好多土地神有時不得不借助山神的勢力。至此,曾相對于天帝的地神,已具體而微化為住宅神了。雖然土地已深入民間,成為蕓蕓眾生不可或缺的神道,但由于其職掌的不斷具體化、細微化,造成了其地位的不斷下降。由于這一時期土地日益人格化以及職責的細致化,越來越多的生人充當了這一角色。因任職者多為凡夫俗子,一介平民,自然導致了其在神界的地位越來越卑微。在一般的描寫中,土地往往缺少必要的權威性。
明清以后,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岳飛的故鄉,于是太學就奉岳飛為土地神。明太祖朱元璋時革除了土地神的各種爵位,而僅稱某地之土地神,但民間仍在土地之前加稱“王侯、將軍、府君和夫人”等等,土地神主本地民眾人壽年豐,水火太平,民眾祭祀土地以“保四方清靜,佑無谷豐登”,而且土地神它是城隍神的下位神,沒多大能耐,因此明代以后成了與普通百姓最接近而又慈善可親的地祗。城隍神像身著官服,有著一定的威嚴,常為人們所畏懼,而土地神則是老人福像,有時還會有土地婆婆陪伴,他們總是可以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這可能也是土地神地位低下,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卻盛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三、結論
在中國地上諸神中香火最盛的莫過于城隍、土地諸神,這些掌管著城市、土地的神,與老百姓的生活至關重要,也就最受到人們的崇拜。而且中國人民有一個很大的傾向就是“見神就拜”,這種傾向造成了中國的神仙崇拜有著“雜而多”的特點,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的神,只要是神,能保平安、求發財,就可以拜。所以土地神他集聚了這些眾多的符合中國大眾心理的特點,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人們心中最信任的神了!
參考文獻
[1]侯星亮.土地神及其崇拜[J].社會科學戰線,1992(8).
[2]楊海軍,王向輝.民間土地神信仰的現象分析[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