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亞 李倩
摘要:目的:探討動態脈搏血氧監測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方法:選取我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共124例經動態脈搏血氧監測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監測結果的因素以及其干預措施的效果。結果:影響SpO2監測準確性的因素包括手指插入探頭的深度及方向不當、肢體活動過于頻繁、指端皮膚溫度過低、肢體及部分皮膚受壓、皮膚過厚或色素沉著、探頭異物、外界光源影響、接觸不良、探頭或電纜損壞。干預后,各影響因素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P<0.05。結論:動態脈搏血氧監測能有效反映出患者動脈血氧的變化情況,但監測時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手指插入探頭的深度及方向、肢體活動、探頭損壞等,臨床中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減少這類因素對監測結果的影響,保證監測的準確性。
關鍵詞:動態脈搏血氧監測;影響因素;干預;措施
動態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監測是臨床中一種無創監測血氧飽和度的方法,操作簡單,能及時發現早期低氧血癥,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危重癥患者中具有廣泛的應用[1]。和傳統的血氣分析相比,SpO2監測能夠實現持續監測,且能避免因反復動脈抽血而導致的疼痛、感染等不良情況,安全性較高。但臨床實踐發現,SpO2監測的準確性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2]。本次研究分析了SpO2監測的相關影響因素,并采取了相應的干預措施,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科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共124例經動態脈搏血氧監測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83例,女性41例,年齡29-83歲,平均年齡(51.28±6.46)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9例,肺間質纖維化10例,重癥肺炎3例,重癥支氣管哮喘2例。
1.2方法
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將血氧飽和度指套套入患者指尖,實施SpO2監測,根據患者病情,監測時間為1h~6個月,委派專人進行觀察。
1.3觀察指標
分析影響SpO2監測準確性的因素,并對比干預前后影響因素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影響SpO2監測準確性的因素包括手指插入探頭的深度及方向不當、肢體活動過于頻繁、指端皮膚溫度過低、肢體及部分皮膚受壓、皮膚過厚或色素沉著、探頭異物、外界光源影響、接觸不良、探頭或電纜損壞。干預后,各影響因素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P<0.05。
3.討論
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監測儀器采用分光度測量法,通過對紅外線吸收量、紅光吸收量比值的測量,明確血液氧合程度,從而計算出SpO2?值。SpO2是表達血氧中氧合血紅蛋白的參數,正常區間為95%~100%,當下降至94%時,為供氧不足。臨床中一般為呼吸困難、行人工機械通氣等危重癥患者進行SpO2監測,這也是臨床中為患者實施氧療的重要依據,例如SpO2監測發現呼吸困難患者SpO2<76%時,醫務人員可及時對患者實施人工機械通氣,從而保證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醫務人員應了解影響SpO2監測結果的因素,根據臨床實踐情況,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因素,及時解決,提高監測的準確性。
本次研究顯示,干預后,各影響因素發生率均低于干預前,P<0.05。影響SpO2監測的因素及干預措施如下:第一,手指插入探頭的深度及方向不當。若患者手指插入探頭的位置不當,儀器無法監測到患者的SpO?2水平或數據不準確,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手部指關節活動使指套移動。因此,醫務人員能應合理調整患者的手指插入位置,保證探頭指套底部與指尖接近,指面朝上,同時對患者進行觀察,叮囑患者減少手指屈曲運動,定時更換插入手指;第二,肢體活動過于頻繁。若患者監測過程中,監測端肢體的活動過于頻繁,會對儀器的讀數造成影響或監護儀出現異常警報,即動作偽差;第三,指端皮膚溫度過低。為了保證脈搏血氧儀的正常運作,需要機體組織有良好的灌注,若指端皮膚溫度較低,會使局部動脈收縮過程中發生顯示脈搏信號不足、血氧飽和度過低或不顯示結果。因此,醫務人員應注重對患者指端的保暖,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第四,肢體及部分皮膚受壓。若某個手指長時間監測,探頭會對指端造成壓力,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同時,在對肢體進行血壓測量時,袖帶可能會干擾SpO?2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第五,皮膚過厚或色素沉著。局部皮膚過厚的情況下,會對光線的穿透造成影響,干擾脈搏血氧儀器光線的吸收,導致儀器讀數不準。因此,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監測時,應選擇皮膚較薄、無色素沉著的手指,同時叮囑患者嚴禁涂抹指甲油等染料,保證讀數的準確性;第六,探頭異物。若儀器探頭上有棉花、灰塵等異物,會對光源、光感應器的讀數造成影響,甚至出現無法監測的情況[4]。因此,醫務人員在檢查前應觀察探頭的性能、光澤度等,若發現異常,則應用干燥軟布擦拭探頭;第七,外界光源影響。有臨床研究發現,熒光、氙弧光、陽光等均可能導致SpO2監測讀數過低。因此,在檢查過程中,應維持室內光線的柔和,若需要特殊光照,應避免直接照射探頭,必要情況下可遮擋探頭。若室外光線較強,則應拉上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探頭;第八,接觸不良。血氧監測模塊與儀器主機的接觸不當也是導致儀器讀數異常的因素之一,因此,醫務人員應嚴密觀察儀器的狀態,保證血氧監測模塊對準槽位插入儀器底部;第九,探頭或電纜損壞。使用儀器前,應對探頭光二極管發光、指套磨損、電纜磨損等情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損壞,應立即檢修。監測過程中,叮囑患者放松,避免用力過度導致探頭損壞。
綜上所述,動態脈搏血氧監測能有效反映出患者動脈血氧的變化情況,但監測時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手指插入探頭的深度及方向、肢體活動、探頭損壞等,臨床中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減少這類因素對監測結果的影響,保證監測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沈軍,鄭崢.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在老年慢性心臟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2016,23(5):648-650.
[2]陳藝苗,吳鳴蟬,葉惠珍,等.不同的呼吸護理干預對無痛人流術中脈搏血氧飽和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3):74-76.
[3]康詠萍,劉娟.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在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4):73-74.
[4]王小舟,孫建華,郭海凌,等.外周灌注指數對重癥患者脈搏血氧飽和度測量準確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