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明
摘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教育從黑板板書模式發展到電子白板加PPT課件模式,從課堂教學發展到網絡教學,從個人備課發展到網絡創課,可以說技術改變了教育模式,教育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革新。新時代優秀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一手好字和一口標準普通話,精通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是必需的,學會創制視頻課程資源也是很有必要的。時代變遷的同時學生審美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簡單的粉筆字、圖片難以滿足他們需要,有特色的視頻卻能吸引他們。本文基于視頻創作對中學課程資源的開發進行研究,希望能為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提供新的策略。
關鍵詞:視頻課程資源;教學視頻;創制;審美需求;拍攝
一、視頻課程資源的不可替代
1.教師備課模式的轉變
大約15年前,作為新教師備課時首選是購買一本優秀教案參考書,因為那時候多媒體課件剛剛興起,很多學校都還沒有配置投影儀,現如今新教師備課首先是網絡上搜集優質課件或者去專門的網站購買,而作為一名老教師備課時首選是搜索和新課內容有關的優質視頻資源,在課堂上根據需要選擇性地使用。很多學?,F在也鼓勵教師集體備課——同教案,同課件。其實,作為一線教師有十六年從教經驗的我,對備課時教師備課資源的迫切需求是有發言權的。優質新穎、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視頻是首選,別人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只是用于參考。
2.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
學生的審美需求和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改變。學生的審美需求要求我們的課堂要更加生動有趣、震撼出奇和具有藝術性,而課堂中使用些聲畫藝術手法和技術水平高的資源視頻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出現了多元化,他們可以課堂上聽課,也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相關書籍和知識,還能通過觀看教育視頻等各種方式獲取所需知識。觀看教育視頻是他們最喜愛的一種方式,相比較文字和圖片,他們更加偏愛優質的教育視頻。
3.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教學形式的改變
網絡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的教學開展將更加便捷,形式也將更加多樣化。網絡技術意味著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觀看教學視頻,邊遠山區的孩子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學習,還能將視頻投屏到大銀幕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教師資源的缺乏。某些學校已經在進行一種新的嘗試,將一些專門創好的教學錄課視頻直接在課堂上讓學生看,而老師只需將學生沒聽懂知識點進行補充。比如,“升學e網通”里面錄制了很多的課堂教學視頻,因為每一節課都是通過精心準備,播放出來的效果不會太差,而且作為視頻資源學生沒聽懂課還可以回家回放。網絡直播現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教學網絡直播也將會是一種新的嘗試。這里說的直播不是指老師在教室里上課,邊上課邊直播的那種,而是比如,語文老師在桂林游船上講《桂林山水》,美術老師在拙政園講蘇州園林,當然還可以提前錄制好。
二、視頻課程資源的分類
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不同視頻課程資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學科知識教學視頻,各個學科知識教學有關的短視頻、微課、錄播課等;其二為學生工作、德育教育視頻,涉及主題班會、學生大會、感人勵志等教育視頻,比如安全教育視頻短片,成人禮教育視頻。為了加深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我曾經制作了一個關于楞次定律的主題MV——《相見難別亦難》,在新課最后帶學生一起唱,當時直接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為了給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一個難忘的成人禮,我把學生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制作成一個視頻,在學生成人典禮上播放,在現場引發了學生一陣陣歡呼,看到感人的地方,學生便淚流不止。
三、視頻課程資源的開發
1.策劃階段的特點
策劃階段是決定一部作品的主題定位、內容結構、風格走向和制作方式的決定性階段。對于一個優質的視頻課程資源來說,它的主題一定要鮮明,內容要有代入感,具有較高的藝術手法,制作要方便可行。比如,由廣東省某中學學生拍攝的《寫給高三的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勵志作品,她的主題定位是高一新生的主題班會,內容是給高三的自己寫一封信,給高三的自己鼓勵和鞭策,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采用素材的都是些校園生活的片段,讓讀者觀看時很有代入感。我曾拍攝的《長沙之旅》就是一個記錄研學旅行的記錄性視頻,主題定位為學生研學途中的實況記錄,內容主要是學生從學校出發到長沙研學再返校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片段,采用手機拍攝,用會聲會影軟件制作,第一次播放時學生開心得不得了,而且看完一次還不過癮,后面加播了兩次。
2.制作方式的特點
影視制作一般都是大團隊、高技術、高成本、集中式的制作方式,而視頻課程資源大多采用小團隊、低成本、分散式和集中式并存的制作方式。低像素的拍攝可以使用手機,高清視頻的拍攝可以采用單反,更高要求的視頻拍攝可以采用專門的攝像機,基本上單反就可以拍攝出電影電視劇的效果,有的特殊鏡頭可以采用無人機航拍。視頻后期處理可以采用小影、會聲會影、快剪輯、Adobe premiere等軟件。有的視頻資源需要錄音,一般的錄音手機自帶的錄音軟件就可以,手機的錄音效果比一般的話筒錄制效果好,當然能夠到錄音棚錄制就更好了。盡管受到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制作方式無法像影視制作那樣,但可以靈活組建小團隊,分工合作,這樣也能創制出經典佳作。
3.作品呈現形式的特點及變遷
視頻課程資源隨著教學需求和創作者水平的提升,以及創作軟硬件環境的改變,近年來表現形式越來越成熟和多樣化。幾十秒、幾分鐘的優質課堂素材視頻已經充滿優酷等平臺;十分鐘以內的知識點講解微課視頻已經系統化,比如“樂學堂”里面就錄制了大量的微課視頻;以主題班會為題材的微視頻作品已經越來越豐富,“微班會”已經常態化;校園勵志短劇也漸漸熱起來。隨著延時攝影、運動控制攝影、攝像機跟蹤反求等特效技術的采用為視頻課程資源的制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四、視頻課程資源的推廣與發展
1.大數據背景下創課資源數據庫平臺建立的猜想
據2018年統計全國教師總人數超過1300萬,只要百分之一的教師參加視頻課程資源的制作,我國的視頻課程資源將會有多么的豐富啊。我們可以按照各個學科的知識樹建立視頻資源庫,這樣全國的教師備課時可以按需挑選優質的視頻資源,當然為了提高視頻資源的質量必須要有嚴格的入庫考核制度,而且每年都有新的視頻資源的更新,這樣的話十年后我們的視頻課程資源將會是何等的富足。
2.互利互惠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討
要實現視頻資源大數據化,就必須尋找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每一個優質的視頻課程資源都傾注了創作者的時間和心血,應該讓創作者獲得相對等的收益。他們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大數據平臺上賣點數,獲取收入,平臺也收取一定的費用,保證平臺的運行以及對侵權情況的處置,這樣可以極大激勵創作者們的創作熱情。關鍵點包括下面兩個方面:一方面,入庫門檻要高,以保證資源的質量;另一方面,平臺不能侵占創作者過多的利益,且要通過法律手段保證資源不被盜用。
五、結語
總之,開發視頻課程資源是市場的需求,是技術發展的必然,是時代的呼喚。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需要大量的教師精誠合作組建“視頻創客聯盟”,發揮團隊精神打造中國最好最全的視頻課程資源數據庫,這樣將使全國的教師獲益,學生們受益。
參考文獻
[1]吳陶,崔蘊鵬.網絡教育視頻創制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23):19-21.
[2]畢雅萱.視頻技術+云計算開創教育智能化新時代[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7(10):7-8.
[3]陳耀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優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8):93-98.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第三中學)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視頻創作的中學特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 編號為17PTYB056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