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蘭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應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因此教師在探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還要立足于德育工作體系,將德育納入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本文從道德教育入手,分析了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并試圖為其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道德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與道德教育緊密相連,在新編的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道德教育內容,數學教師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基于基礎數學教材全面挖掘德育內容,并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實施多元化的學生指導,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自律與自我完善教育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和規律性的學科,對人們的自覺和自律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成績好,對數學興趣高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往往更加自覺、更有效率。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科特點,開展德育滲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質量。例如,在教授“時間”知識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通過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來感受時間永遠不會回歸的規則。引導他們珍惜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制定科學的個人休息計劃,善于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起床時間和家庭作業時間應該是固定的、及時的,而不是延遲的。這些習慣的形成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在教學中,我們還應善于處理傳統價值觀與現代選擇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優秀的傳統數學文化來感染、培養和教育人。這樣學生就可以完善自我發展。鑒于目前的西方崇拜現象,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善于運用中國古代文明的智慧結晶,讓學生明白在數學領域中,中國文化依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祖國感到自豪,培養良好的歸屬感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引導他們從小就樹立崇高的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中包含的豐富知識體系,改善其認知結構,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樹立主體性道德教育的概念
小學數學德育的實施要求數學教師對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研究教材,探索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德育在教學中的自覺滲透,有計劃地進行,并且有目的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基礎學科知識,同時啟發他們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師生都應該成為道德教育的主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一些教師始終堅持教師的學科地位,把小學生作為道德灌輸的對象,對小學生進行強制性的道德灌輸。這種強制性的道德教育方式,會使小學生對道德教育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會逃避,抵制道德教育。小學數學教師應樹立正確的主體性道德教育意識,必須遵循自覺建構和積極行動的道德教育原則,否則道德教育就沒有效果。主體性道德教育側重于受教育者主體性的發展,強調道德教育應使受教育者能夠獨立實踐道德規范。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小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教學實踐,重視主體性德育。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不同性格,注重不同人格的培養,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正確的道德標準。
三、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滲透德育
合作學習是目前常用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也將積極運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合作學習也可以滲透德育,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班上的每個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在新時期合作學習的模式中,數學教師應該擴展其概念,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成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努力學習,實現合作的意義,加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合作精神,深化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意義。例如,在學習“位置和方向”的知識時,教師根據需要將學生分成幾組,并為每組選擇一名領導者;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分配任務,并設置幾個選項,作為學生的指導;最后,總結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分工并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實現加強學生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點。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現實,按照自己的能力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時,教師要注重人的行為模式,注重教師道德的培養,注重自己的專業形象和專業語言,隨時隨地用言行來影響和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魏田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缺失與重構策略[J].智庫時代,2017(14):95-96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鏡壩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