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霞
摘要:中學階段作為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是影響其學習質量甚至人生走向的重要時期。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學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心理教育平臺的構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本文以個人視角與大家探討中學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中學教育;心理健康;培養策略
在物質、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當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加突出。青少年犯罪事件頻發已然成為困擾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學階段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關鍵時期,對于其人生走向起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學教師應注重德育工作質量的提高,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學,逐步端正學生三觀,促使其良好心態的逐步培養。
一、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培養
“在網絡大環境下,人人都有鍵盤和耳麥,人人都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他人。”某新聞媒體對于當今網絡上無良“噴子”的點評,直擊信息時代的痛處。在這個虛擬與現實結合網絡中,很多人并不能均衡兩者的關系,對于涉世未深的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不良信息傳播途徑的擴寬促使人們能接收到諸多不良的觀點,進而形成網絡暴力、影響廣大網民的心理健康。因此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清網絡環境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挑戰,引導學生客觀認知這個世界,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培養。
定期的網絡安全及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及其心理健康的培養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學教育工作者應著眼時代,把握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以常態化的網絡教育平臺的構建,保障其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如我校在學生用網安全及健康建設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實事求是的原則。每學期我校都會定期邀請公安同志前來講座,通過專業人士視角為學生剖析網絡詐騙、不良信息本質。借助此類活動擴大網絡健康教育在青年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降低其網絡受騙概率,促使學生良好網絡習慣的培養。除了大型活動外,我校會定期舉辦“網絡安全及健康文化日”活動,要求教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網絡健康專題講解。對于“某鯨”等受眾為青少年群體的不良“游戲”,或諸如此類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網絡毒瘤,我校都會以校刊、教育宣傳片的形式進行深入剖析,提高學生防范意識、鑄就其良好的網絡心理。
二、學習環境下的健康教育
學習環境作為中學生接觸社會的主要媒介,是其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來源之一。隨著身心的不斷發展,學業壓力、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都將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心理教育過程中,中學教育工作者應知曉學校環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促進其良好學習環境的構建,逐步實現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同學關系的變化作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端正其三觀的重要難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學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學生群體良好交流平臺的構建,以同學之間關系處理為主基調優化其心理健康建設。如在進行班會主題設計過程中,我校充分考慮了各階段學生心理問題的不同來源。在低年級段我校主題班會多以“我的朋友”“令我感動的同學之情”等主題,促進學生團體意識的培養。在中年級段教學過程中我校更傾向于早戀問題的預防工作,以班會主題開誠布公式的課堂講解,端正學生愛情觀,培養其健康的學習心理。而在高年級段教學過程中,心理教育的重心則偏向于學生學習壓力的降低,以游戲活動等形式活躍心理課堂氛圍,促使其學習生活均衡、心理健康久恒。
三、家庭環境學生心理培養
多數中學生都會經歷一段叛逆期,這也是影響學生與家庭關系的關鍵性階段。家庭矛盾的頻發及矛盾的延長化,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因此在中學心理教育設計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家庭環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注重學生家庭方面心理教育平臺的搭建,促使學生、家長構建良好家庭關系,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家校合作作為家長與學校交流重要的平臺,是和諧家校關系構建的重要前提。與此同時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對于學生家長良好關系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家校合作模式,以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如中學教育工作者可優化學生評定,選擇向家長“報喜不報憂”。假如學生獲得良好成績或是取得重大進步,教師可通過致電家長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交流其成功的經驗,促使親子交流的愉快性。同理,在進行其他心理教育活動時,教師也可邀請家長參與,拉近家長與學生個體的距離,促進和諧家庭關系的構建,進而保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四、結語
心理健康作為學生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是影響其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而言,教師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極為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學教育工作者應善于把握問題本質,構建良好心理教育平臺,進而切實保證學生心理健康。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錦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