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數學本身就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的一門科學。高中數學成績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數學思維能力好,做題做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數學思維能力差可能花費很大力氣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很多學生反應上課什么都聽的懂,但是課后自己做題卻很困難,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學會做題,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數學這一學科更好的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掌握好學好數學的真正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能力。
一、注重雙基訓練,打好基礎。
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而要學生善于思考,就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數學思維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學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熟練,讓學生準確記憶知識脈絡,并達到熟練運用。基礎教學上一定要多花時間,先讓學生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明白它的用途,然后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技能,使知識運用不在孤立,融會貫通。知識點要理解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只有明確了解題思路,理清了知識脈絡,才能準確應用,學生自己動手才能得心應手,數學思想的的形成、思維能力的提高便水到渠成。夯實雙基是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切記盲目拔高,在題目選擇和應用上也要注意難度和梯度,學生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在不斷的應用,多次的認知中逐步提高。
二、設定正確恰當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符合新課標,要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相適應。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數量關系,把握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數理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概率之前,教師要考慮到如何讓學生理解概率的意義、概率的產生,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要確保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方法,對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都要了解,學會區分頻率和概率。二要讓學生對概率的實質進行充分的認知:概率只是一種可能性,學會辯證的看待這種可能行。在抽象的分析中許多隨機小概率事件到了現實世界中,卻由于不斷的積累,成為時常發生的大概率事件,這個看似不太重要、與考試分數關系不大的內容,卻能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量變到質變的哲理。通過對數學本質的體會去自助的思考生活當中的數學現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生動和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
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輕松、自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活動的每個環節中去。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 層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但又不能超越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夠積極地指向學習的中心目標。
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前插入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商人和以為數學家談生意,數學家對商人說:“我準備在一個月內每天給你10萬,但是在這個月內每一天,你都要給我回扣,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2倍。”商人不假思索滿口答應。請大家計算誰得利?學生和商人想法一樣。這是老師可點名數學家大約拿到10多億,而商人才拿300萬。學生肯定大吃一驚,這就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為新課講授創造了心里準備。當然除了定向思維的訓練,還要注意加強學生逆向、橫向、縱向、多向思維訓練。良好的學習情景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積極的思考,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手段。
四、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 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思維潛能。在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要逐漸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內容來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來進行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五、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練習,鞏固、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練習的目的是要進一步鞏固學生思維,但是學生通過有組織、有層次、有強度的課堂學習,頭腦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注意緩解學生思維的緊張。要盡可能地設計有趣味性、有梯度、難易適中、符合學生思維的題目。以合作練習代替學生單獨的冥思苦想,實現題型多樣化、靈活化、適用化、趣味化。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了學生智力。同時作業設計不僅具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創造性,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各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現“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次達標”的目標。
數學的教學就是要啟迪學生的思維,但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和培養的。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上進行不斷的探索和更新,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