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斌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在小學基礎教學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帶領小學生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基石。在當前的小學科教學當中,以往的教學設備已經很難完全順應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選擇在教學當中運用自制教具展開教學,并且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便將根據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的作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自制教具;教學;作用
引言:不同于以往的教具,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其無論是在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科學知識方面還是在改善教學質量方面的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自制教具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的重要作用,以能更好的發揮出其在教學當中的有效性。
1 改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此同時,興趣也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動因,對于學生能否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則能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產生極強的欲望,從而實現有效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土壤的保護》這一課時,學生對于保護土壤的重要性很難產生正確的認識,并且,教師以口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也不能直觀的感受到這一部分知識并且進行合理掌握。因此,教師便可以選用自制教具來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中的草被上展開實驗,選擇一塊有草被和一塊沒有草被的土地,并且分別澆上一瓶水。在進行實驗后,學生可以清晰的發現,相比于有草被的土地,沒有草被的土地上明顯被水澆出了一個凹陷。在這學生在這樣的科學小實驗當中,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內容。并且,運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教具,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2 提升教學實效性,轉換知識傳授形式
以往的科學教學當中,固有的教學器具幫助教師有效的解決了教學問題,使得知識變得更加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吸收知識和利用知識。而在當前時期,學生的學習需求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教具教學了,也是順應新時期的教學方針,在教學當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以能收獲到更好的學習體驗。而教具的使用,則能非常有效的幫助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通過轉換和豐富教學形式,使小學科學教學更加具有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到《我眼里的生命世界》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尋找一些植物相關的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家里的小植物帶到課堂,并且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在學生進行觀察后,對自己所帶植物的特征進行闡述,并且講解其生長特點。學生對于自己熟悉的植物顯然能更加清晰的講出其特征,而學生自己操作進行了解知識,也能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好的提升了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使得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象合理的傳授給學生,起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 培養學生勤儉意識,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思想
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能獲得非常多的科學知識,更能通過科學學習來認識世界,看清世界真正的魅力,因此,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方式則顯得更加的重要。而教師運用自制教具展開教學,則能有效的使學生認識科學知識的重要作用,通過幫助學生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來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并且,在制作教具時,也是對學生的勤儉意識進行培養的一個過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制作教具,將一些廢舊物品合理的運用起來,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對勤儉、節約產生深刻的認識。并且,在利用自制教具展開學習時,學生能夠產生自豪感,對科學學習也更加向往,更想用自己制作的教具來探尋知識,掌握科學的真正概念。
自制教具將其優勢合理的發揮在教學當中,例如在進行空氣占據空間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塑料袋和水槽利用起來,將充滿氣體的塑料袋放在水槽當中,通過對水槽內的水進行擠壓后,學生很明顯的可以觀察到水槽內水位線的高低變化,對知識的掌握也就更加明了。簡單的教具材料隨處可見,塑料袋更是我們可以輕易接觸到的物品,而這樣的小物品可以發揮出如此有效的教學效果,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震撼,使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產生更多的向往。
結語:可以說,小學科學學科是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的重要學科,對學生來說,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在實際教學當中,運用自制的教具展開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關鍵的引導意義,無論是科學知識水平的提升,還是各方面能力的增長,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更要合理利用好自制教具的優勢,以能給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更加有力的輔助支持,使學生的小學科學學習水平得到更高層次的上升。
參考文獻:
[1]楊廷剛.淺談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2).
[2]沈洋;俞華正.研制有理 探知有效——小學科學教具研制與應用中提高探究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