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蓉 呂玉娟
摘要:目的:探究目標護理措施對急診護理質量與護患糾紛的影響。方法:將近期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目標護理措施。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態度、護理水平、風險控制以及患者管理的四項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96.8±2.4)、(97.2±1.5)、(96.3±2.8)、(96.5±1.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2±5.3)、(89.5±6.1)、(90.7±5.8)、(88.0±5.5);同時,觀察組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為2.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上述指標組間比較均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急診護理中實施目標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質量;護患糾紛
急診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科室,在急診科的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嚴重和緊急。同時,急診科在醫院的各科室中,工作量相對較大[1]。但有些時候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不理解,再加上家屬與患者的情緒往往穩定性較差,不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對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存在威脅,因此護理難度較大,容易發生護患糾紛,既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開展護理工作,也對護理人員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在急診護理中提高護理治療,預防護理糾紛至關重要。本文為了深入探究目標護理措施對急診護理質量與護患糾紛的影響,選取了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相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間在我院急診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27歲-68歲,平均年齡為(35.4±5.8)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6歲-65歲,平均年齡為(36.4±6.1)歲。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納入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進行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根據患者的就診癥狀,為患者實施預檢和分診;同時通知醫師給予對癥處理;對患者的問題給予耐心解答,并指導患者或家屬辦理相關手續、引導患者實施各項檢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目標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1)層級管理:將全部護理人員做好科學的層級劃分,從護士長到一線護士,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和目標;同時,并制定科學的追責制度,強化每個人的責任心;根據護理人員數量劃定科學的分組,合理排班,做確保新老結合,各能級結合,保證無間斷護護理。(2)培訓管理:定期對護理人員實施培訓,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層級需求、護齡長短等為護理人員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特別強化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培訓,重點針對各種實踐操作展開;重視護理人員的思想培養,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道德和職業榮譽感的培養;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3)在打造一站式護理服務的理念下,強化分診臺的分診能力;對于來就診的患者,護理人員給予熱情主動的服務,對于為重病患,以先救治的原則設置綠色通道;另外,重視實時記錄,避免浪費過多時間來書寫病例。(4)護患溝通。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中,保持親切友善的態度,保持微笑,將關懷與體貼傳遞給患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通過有效的交流,一方面想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的知識,幫助患者解除心中的以后,另一方面鼓勵患者勇于面的疾病,配合治療與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服從性[2]。
1.3評價標準
(1)在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調查量表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評估,調查量表共分為護理態度、護理水平、風險控制以及患者管理四個維度,滿分100分,評分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優。
(2)對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發生的護患糾紛事件進行記錄,并比較兩組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
對照組的護理態度、護理水平、風險控制以及患者管理的四項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87.2±5.3)、(89.5±6.1)、(90.7±5.8)、(88.0±5.5);觀察組的護理態度、護理水平、風險控制以及患者管理的四項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96.8±2.4)、(97.2±1.5)、(96.3±2.8)、(96.5±1.6)。經比較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情況
對照組護理期間共出現8起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為20.0%(8/40);組護理期間共出現1起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為2.5%(1/40)。經比較觀察組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更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急診科處于危重病患救治的第一線,且急診科患者病情復雜,其危重狀態的患者較多,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及醫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基礎知識,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救治過程中,由于患者與家屬往往處在心情緊張、壓抑的不穩定狀態,任何一絲行為上的疏忽,或語言上的不慎,都有可能激發患者與家屬的不滿,同時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有的護理人員風險觀念不強,不能嚴格遵守護理的操作流程,進而極易引起護患糾紛。
目標護理措施就是在強調提升護理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重視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給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改善護理服務態度,提升護理質量。對急診科患者實施目標護理,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使得患者對護理滿意,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多與患者交流,尊重和理解患者,并且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減少護患糾紛發生的幾率。
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中實施目標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馮靜. 目標護理措施對急診護理質量及護患糾紛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73-76.
[2]白銀風,宋芳. 分析優質護理目標措施對急診內科護理糾紛的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0):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