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課與專業課缺乏有效銜接和專業課設計缺乏地方特色是目前高職工藝品設計類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表現尤為明顯,已經成為專業改革與發展的又一桎梏。本文分析了以上兩種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此類問題的建議和方法,對工藝品設計類專業的建設發展不無裨益。
關鍵詞:工藝品設計;基礎課;專業課;地方特色
一、應運而生的高職工藝品設計類專業及當前的問題
1、應運而生的高職工藝品設計類專業
高職院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社會發展急需的專門人才。因此,各地高職院校根據其當地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藝術紛紛成立了旅游工藝品設計專業、工藝品設計專業或者旅游產品設計專業等,有的院校還將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進課堂,取得不菲的社會效果。我把這一類以傳統手工藝產品為載體的藝術設計專業稱之為工藝品設計類專業,并依據西北地區的情況談談自己對該類專業課程的認識。
首先,我認為各地院校紛紛建立工藝品設計類專業是好事,能真正體現高職院校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這一宗旨。比如工藝品設計類專業中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設計已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對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因為旅游工藝品(紀念品)在旅游購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旅游業十分重要的收入來源。在旅游發達國家或地區,旅游工藝品(紀念品)的收入占旅游業總收入的30%以上,甚至高達50%,但我國旅游區產品的銷售收入卻不足整體旅游經濟收入的5%左右,差距(即潛力)很大。很多國內游客抱怨:旅游工藝品沒特色、沒品位,互相模仿、千篇一律。一方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無法滿足,另一方面卻拿不出令人滿意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這種尷尬的局面可謂普遍而持久,究其原因,設計人才匱乏是其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有藝術性、地方性、紀念性的旅游工藝品(紀念品)往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藝術、工藝技巧和物資資源相結合的產物,需要對當地或本民族的文化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和提煉。這一點各地方職業技術院校獨具優勢,名牌大學的專家學者往往無暇深究。寧夏某中級人民法院在上海某大公司訂制的巨幅銅浮雕壁畫就是典型的例子,畫中設計的駱駝竟然是馬身上安了一雙駝峰而已,我想這位設計師大概從沒到過西北,沒見過駱駝吧。高職教育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責無旁貸,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空間優勢所在,面對各地旅游工藝品(紀念品)設計落后的現狀,各地高職院校紛紛設立工藝品類專業正是順應“天時地利”的必然舉措。
2、基礎課與專業課銜接不夠
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銜接問題可以說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中西部不發達地區尤為嚴重。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對專業的不同認識。中西部地區藝術設計類教師中基本分為兩類人員:由于我國藝術設計類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一部分年齡大資歷高的教師普遍擔任專業基礎課,他們大都畢業于過去傳統的美術院系,有著堅實的美術造型能力和美術創作能力,但缺乏各類現代設計藝術的技術和經驗,尤其是對設計行業不熟悉,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也不熟悉,更不了解現代藝術設計能力培養程序,教學中片面強調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而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意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甚至許多教師并不知道創意設計是從概念開始的。另一部分年輕教師大都畢業于新興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或者具有行業從業經驗,或者做過企業兼職設計,他們往往更了解藝術設計的前沿趨勢和新工藝、新材料,也更容易掌握新的設計手段,因而也常被安排講授專業技能課程。這兩部分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要么各執一端,互相難以說服;要么討論時心照不宣以避免矛盾,教學中各行其是而互不兼容。這種“兩張皮”的情況,是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在中西部地區非常普遍,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發展的又一桎梏。
3、專業課缺乏地方特色
學校的特色課程建設決定著學校的辦學特色,同時也給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注入活力。然而,很多工藝品設計類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是在藝術設計類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工藝品的專業課程改造而成。全國各地工藝品設計類專業的專業課中常見的課程是裝飾畫、雕塑、漆藝、壁飾工藝、裝潢設計、陶瓷工藝等,非常相似統一。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工藝品設計制作專業的骨干教師雖然有工藝美術院系或者藝術設計院系的學歷,卻沒有對當地某一特色工藝品做過深入研究,其本身并不是某一工藝品行業的能工巧匠或技術專家,只能講授流行的工藝課程。這種課程模式培養的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必然沒有“屬地性”,而只有通用性,從而導致全國旅游工藝品雷同、單一。
二、建議與方法
工藝品設計類專業應該從一開始的基礎課就和其他藝術設計類專業拉開距離,因為工藝品專業盡管也需要現代設計意識和了解當代人的審美需求,但具備更多傳統文化藝術修養,更多了解傳統手工藝和民間工藝,甚至儒、釋、道及其他民族和宗教的豐富知識才是他們設計創新的基礎,應該把國畫、書法、篆刻這三門傳統文人藝術作為長期的基本功訓練。
高職學制三年很短,應該從一年級基礎課階段就要設置工藝品欣賞、校外藝術考察,參觀博物館和藝博會、參觀藝術展覽等課程,以利于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和了解。教師可以從市場上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藝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讓學生進行評價,對該工藝品的材料、色彩、造型、價格及實用功能等各方面進行評說,啟發學生們提出各種改進意見。
既然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高職工藝品設計類專業的專業課就應該根據當地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藝術優勢,使課程設置異彩紛呈、各具特色。
三、結語
總之,專業基礎課必須緊扣專業去設計教學,任課教師要有專業意識,要懂得為專業教學服務。但是,要真正做好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銜接,需要教師們統一認識并有一段實踐摸索的過程。認識不統一,但我認為起碼部分環節是可以搞的。即使同一門專業基礎課,對各個專業應有不同的設計,需要各專業負責人結合各自專業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丁寧,張靜.上海向我國旅游紀念品的高地發起沖擊[N].中國旅游報,2006-01-2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育才通道——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云寧,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