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瑾 任志秀
目前,語文學科師范生在實習課堂中出現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新課程教學設計的整體概念;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意識薄弱;缺乏教育教學經驗。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思考,以期達到使師范生快速成長為合格教師的目的。
教育實習是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的高年級學生到中小學直接參與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的一種教育活動。通過教育實習,師范生將大學三年的理論學習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予以彌補,另一方面感受教育教學的樂趣,為成為合格教師做好鋪墊。可以說教育實習對師范生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語文學科師范生實習課堂的問題表現
(一)缺乏新課程教學設計的整體概念
我在與近年來指導的師范生交流時發現,大多數語文學科的師范生毫無新課程教學設計的整體概念,甚至不清楚何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更談不上對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的認識,從而在實習的初始階段,教學設計完全照搬網絡上的優秀案例,而沒有個人的思考和設計。部分師范生雖能設計豐富的教師活動,但缺少學生活動的設計,例如學生A在設計《小狗包弟》的學生活動時,經常出現“學生朗讀” “學生討論”等字眼,表面上似乎是對學生活動進行了設計,可實際上這種設計沒有任何價值,缺乏具體的操作性。
(二)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
教學基本功包括三字一話(軟筆字、硬筆字、粉筆字、普通話),教學基本功是師范生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師范生,基本功一定要扎實。但是,根據我聽課調查發現情況不容樂觀,師范生教學基本功相對較差,具體表現在:
1. “三字”的基本功不到位。軟筆字即毛筆字,由于毛筆字的使用率較低,各級師范院校對毛筆字的訓練相對重視不夠,所以一般的語文學科師范生幾乎從未接觸過毛筆字,缺乏毛筆字的運筆技巧的相關知識,使語文學科的師范生少了一分書卷氣。硬筆字是師范院校著重訓練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概念認為只要硬筆字規范,粉筆字功底應該相對扎實,實則不然,根據表現來看,語文學科的師范生在板書之時,書寫隨心所欲,板書缺乏合理布局,美觀性較低。
2.普通話基本功不到位。根據規定,語文學科師范生的普通話水平應該在二級甲等以上,然而在師范生課堂教學過程中卻反映出很多問題:課堂語言啰唆,缺乏條理;聲調平緩,沒有起伏,無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語言表達不準確,導致學生理解困難或有偏差;口頭禪偏多。以上問題嚴重影響了課堂。
(三)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意識薄弱
嚴謹的課堂秩序是一堂高效課堂的前提,而師范生的課堂往往會出現課堂紀律差、師生關系處理不協調的問題,尤其是當實習生獨立教學時,由于師范生缺乏經驗,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為所欲為,隨意插話、交頭接耳、起哄喧嘩,課堂秩序混亂。部分實習生為了調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經常讓學生分組討論,但沒有分組的標準和要求,分組后組織不力,學生表面上在積極討論,實則嬉笑打鬧,討論完全失去了實際意義。
(四)缺乏教育教學經驗
教育教學要求教師面對課堂突發的教育情境,能夠迅速、機智、準確做出處理,這種能力是經過長期的課堂教學積累起來的經驗。許多師范生初次上講臺,由于緊張等情緒,一遇到突發情況容易出現手足無措、慌亂無所適從的狀態,進而打亂課堂節奏,課堂教學內容無法圓滿完成。我在聽某師范生上課時,該生課前準備充足,備課詳細認真,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緊張,語速變快,學生參與度降低,教學內容在距離下課還有5分鐘時就已經結束,該生慌亂地宣布下課。
二、提升語文學科師范生課堂教學能力的幾點思考
語文學科師范生將承擔未來語文教學的艱巨任務,使自己成為合格的語文教師是每一位師范生不容推辭的責任,通過實踐發現,師范生在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對此必須深入思考。
(一)深入研究新課改,理解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師范生在校期間雖然接受了新課標的相關學習,但僅僅停留在純理論的層面,學生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的認知缺乏實踐基礎。為此,師范院校應在新課標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深入當地中小學去見習,而見習不單單只是對真實課堂的感受,更應該走近教師的教學設計,去了解教學設計如何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二)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
語文學科的師范生應該高度重視“三字一話”的訓練,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基本功素養。各級師范院校除了制定相關課程之外,還要定期進行考核、比賽,調動師范生訓練基本功的主動性。通過一系列的微課教學、模擬課堂,讓學生逐漸適應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和語言方式,著實提高師范生基本功水平。
(三)加強課堂組織管理訓練
課堂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師范生長期的嚴格訓練,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淵博的知識、成熟穩重的品質去吸引學生,從而建立課堂上自己的威信。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就是這個道理。
(四)多聽課,在課后寫教學反思
師范院校的見習課一般安排在第六學期中段,通常為一周時間,學生在當地中小學觀摩課堂教學。我認為,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師范院校應該在每一學期都安排見習課,讓學生能夠多聽課、多思考,才能將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盡快地在課堂中找到印證。課后,能安排師范生與授課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從而完成課后反思,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見習的目的,才能真正豐富師范生教育教學的經驗,為走上講臺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我從中小學指導教師的角度對語文學科師范生實習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建議。師范生的培養需要師范院校和中小學基地校的通力合作,讓師范生走進學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使師范生在校期間獲得更多實踐經驗,以適應將來的就業需求。
注:本文為寧夏師范學院2018年校級本科教學研究項目“師范生實習基地管理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NJ201803)階段性成果。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