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霞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高中政治課堂也面臨著“破舊立新”的挑戰。而為了建立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環境,我以“導學案”為對象,以“政治核心素養”為指導,對高中政治導學案的設計以及應用進行了創新性研究。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限制,高中政治教學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學方法不當。為了追求高分數,教師“揠苗助長”,盲目采用“機械輸入”“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學,導致學生缺乏政治思考力和學習自主性;其次,學生素養缺失。主要表現為:生搬硬套教材知識點,無法創造性地解決政治問題;不積極參與班級、社會活動,沒有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意識;道德素質下滑等。而造成學生素養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學思想、方法不正確,沒有傳遞正確的學習觀念。所以,尋找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改革政治課堂的當務之急。
一、導學案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方案,它以學案為載體,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主學習、情景探究、問題探究、跟蹤訓練、方法歸納、搭建框架等,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知識學習、儲備,培養并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就像“指路人”指引著學習的走向,如果導學案設計得好,教學會達到甚至超出預期效果;如果導學案設計得差,偏離預計軌道,教學效果自然差。那么,如何設計導學案,才能達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政治核心素養的教學效果呢?在建構主義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研究了“目標——情景——探究”三維模式導學案,在課程改革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將教學的目光投向學生,從政治教學實際出發,解決學習中的障礙,生成情感意識,發展政治素養,改善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二、基于培養政治認同的導學案設計——以“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為例
政治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政治學科的具體體現,是指導政治學科走向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包括四部分內容: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其中,政治認同是學生需要培養的首要的、基本的素養。如果具備政治認同素養,學生就會形成政治信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鑒于培養政治認同素養的重要性,我研究了基于政治認同素養的導學案設計方案。
(一)設計教學目標,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的主線,是學生一系列學習活動的依據。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學習沒有思路、效率。所以,教師要重視導學案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導學案才能滲透到預習、課堂等環節中,學生才能自主學習政治知識,感知政治認同素養,搭建知識框架體系,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導學案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首先,自主學習國家的本質特征、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其次,理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特征;最后,運用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我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結合事例分析人民民主專政的意義。 2.能力目標:構建案例情景,從具體案例材料入手,提高辯證分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政治認同素養。3.情感目標: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在學習中,學生依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自主學習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梳理有關“人民民主專政”的知識框架體系,體驗和思考人民民主專政的先進性,既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又培養了政治認同。所以,導學案中必須有教學目標。
(二)構建案例情景,培養綜合分析能力
教材的更新速度永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因此,一部分教材內容無法反映社會現實。而政治又是一門緊密聯系生活的學科。所以,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有案例情景,一方面,用反映社會現實的案例,能彌補教材的缺陷,填充新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借助案例材料,能發展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政治認同素養。例如,在“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導學案中,在課堂階段,我設計了案例情景,具體如下:
情景一:2018年3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4000多字的內容,84次提到“人民”。
在教學中,學生結合這段材料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分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切身體驗國家制度的優越性,最終培養了綜合分析能力,形成政治認同素養。所以,構建情景是導學案設計的重要一步,可以滲透政治核心素養,發展學生解決政治問題的關鍵能力。
情景二:2019年2月2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被立案審查調查,長春長生疫苗案共計48名相關責任人被嚴肅處理并追究刑事責任。
通過此情景教學,讓學生分析我國除了要對人民實行民主以外,還應實行專政職能,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既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區分民主與專政,又能在案例分析中加深政治認同。問題設置因勢利導,縱深挖掘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僅能逐步培養學生形成革命批判精神、理性思維能力,同時能滲透法律權威,樹立法治意識。
(三)組織問題探究,發展政治認同素養
“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也就說,“疑”是學好的關鍵。所以,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應該添加“問題探究”環節,結合政治認同的知識提出“疑問”,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探究所學知識,釋疑解惑,完成政治知識的內化、遷移,從思想上認同所學,從行動上實踐所學,發展政治認同素養。例如,在“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導學案中,我就設計了問題探究,培養政治認同素養。具體如下:1.國家是什么,什么因素決定了國家性質?2.觀察我國國徽設計圖案,談談我國國家性質是怎樣的?3.民主專政中,“民主”和“專政”的對象分別是誰?
在實際教學中,這些問題引發了學生思考的欲望,繼而自主經歷了問題探究的整個過程,深刻剖析了人民民主專政,意識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優越性,從而發展了政治認同素養。可見,問題探究是導學案的重要構成要素。
總之,導學案關乎政治課堂的整體走向,是落實政治核心素養、深化教育新理念的主要陣地。所以,在政治課堂的改革中,導學案的創新至關重要。而“目標——情景——探究”三維導學案模式符合建構主義和最近發展區理論,對于學生發展政治核心素養、解決復雜的政治問題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是創優政治課堂的有效路徑。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