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

摘要:對于體育特長生來說,常規的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鉛球成績的提升。本文主要以實驗為載體,判定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育特長生鉛球學習中的價值和作用,使鉛球訓練更加科學、合理,為體育特長生鉛球訓練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穩定和支持作用。
關鍵詞:核心力量訓練;鉛球成績;實驗研究
核心力量訓練最早被應用到康復訓練中,近年,在體育特長生鉛球訓練中應用日益普遍,對體育特長生鉛球成績的提升非常有幫助。在鉛球運動中加強核心力量訓練,能夠使力量經由腳、腿、腰等傳導至手臂,經手指達到良好的投擲效果,既有助于提高體育特長生的鉛球成績,又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一、研究目的
通過該課題研究,明確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提高鉛球運動穩定性,加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減少體育特長生在鉛球訓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鉛球訓練質量及效率;加強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有效預防運動損傷;通過神經對肌肉關節進行調控,協調各關節和肌肉姿態,使鉛球動作更加準確[1]。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1.基本情況
選取我校高中8名體育特長生作為實驗對象,將其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驗證核心力量訓練能否提高體育特長生鉛球成績。實驗組成員有張超、安南、田家輝、王小藝,對照組成員有趙宇、于暖、陳霖霖、張真真。該實驗中涉及反應基本素質、鉛球專項訓練、核心肌群力量、鉛球成績等指標。完成數據收集和處理工作之后,對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能否提高體育特長生鉛球成績進行驗證。
2.實驗分組
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對應指標的差異顯著性,利用統計學軟件計算出T值和P值,T為兩組計量資料對比的統計學方法,P為判定兩組數據對比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以0.05為界限,P>0.05則無統計學意義。結果顯示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驗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2]。
(三)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1.撐腰。雙膝微微屈起,雙手捂住杠鈴片,盡量拉開杠鈴與身體之間的距離,繼而軀干左右回旋,拉大回旋幅度,加快回旋速度。通過撐腰訓練,將全身的力量作用到鉛球上,提高出手初速度,從而增加推鉛球距離。
2.瑞士球、平衡球等練習。動員身體軀干深層肌肉群參與運動,控制軀體保持規范的運動姿勢。核心力量訓練關鍵在于練習者處在不平衡欠穩定的情形下進行。通過該練習,可提高運動員在投擲鉛球時,球離手后維持身體的平衡,確保鉛球成績有效,從而提高鉛球成績。
3.健身球俯臥撐及反向劃船。雙手打開放置在健身球上,手在肩部下方。球上的橫紋要與手部方向相反,使摩擦力增大,避免出現手滑脫情況。練習健身球反向劃船時,將雙腳放在健身球上,兩腿與髖同寬。仰臥躺在杠鈴桿下部,握住杠鈴略寬于肩。收緊腹部,拉動身體,直至肘關節呈直角,身體保持直線,肩帶下壓縮回,控制身體,使其下落還原。
核心力量訓練要全面、協調、均衡,并對腕、指、胯等部位肌肉進行適當負荷訓練。同時進行核心力量及全身各肌肉群力量訓練,加強核心肌肉群傳導,促進鉛球技術動作的完成,將其與傳統力量訓練相結合,共同應用到鉛球訓練中,對提高鉛球成績非常有幫助。
核心力量訓練,可以發展機體重心部位深處的小肌肉群,增強爆發力的同時,維持機體傳遞的穩定性,為技術動作打下良好基礎。在最后用力階段,將滑步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轉移至鉛球,使鉛球獲得更大的出手速度,提高鉛球投擲成績。
三、結果分析
(一)實驗后兩組鉛球各項原始成績
(二)實驗后兩組核心力量原始評價指標對比分析
結果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0秒仰臥起坐是對體育特長生核心肌耐力的明顯反映,而負重仰臥起坐反映的則是核心肌群力量,其由腰腹力量整體強弱決定。經6個月的訓練,實驗組學生仰臥起肌耐力力量得到了明顯提升,而對照組提升不明顯。雖說,訓練最大強度降低,但整體訓練負荷卻呈增加狀態,提升了體育特長生的核心肌耐力,故而,實驗組成績比對照組提升幅度大。實驗組注重腰腹等核心肌群訓練,而對照組的訓練缺乏針對性,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比較單一。實驗組進步明顯,與對照組差異大[3]。
(三)實驗后兩組鉛球各項平均成績對比分析
實驗后體育特長生鉛球成績相關性結果為前拋鉛球、后拋鉛球、原地鉛球、滑步鉛球P<0.05,表明,各項成績差異明顯;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會提高前拋鉛球、后拋鉛球、原地推鉛球、滑步推鉛球成績。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分析實驗結果得出: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提高體育特長生鉛球成績。經過6個月的核心力量訓練,其在前拋、后拋、原地、滑步鉛球方面,成績進步明顯,并與對照組相關性分析差異明顯;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鉛球成績提高明顯,表明核心力量訓練能夠幫助體育特長生完成鉛球技術動作,促進力量傳遞;鉛球成績與體育特長生的技能和體能有很大相關性,而核心力量訓練也能夠促進小肌肉群訓練,在鉛球運動中效果極佳。
(二)建議
(1)體育特長生在鉛球投擲訓練過程中,應注重速度與力量的結合。體育教師也應兼顧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及身體素質等,將其全身速度力量和身體局部力量有機結合,幫助體育特長生自主參與到鉛球運動中。(2)注重技術訓練和力量訓練的銜接性。體育教師要明確力量訓練主要為鉛球技術及成績服務。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同步開展力量訓練和技術訓練,以免出現脫節情況。(3)進一步完善核心力量訓練的系統性,合理安排訓練周期、訓練項目、訓練時間及訓練器材等,各周期訓練達標后,方可繼續下一步訓練。
參考文獻:
[1]豐海英.強化核心力量訓練,提高高考生鉛球成績[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3):20-21.
[2]李文.對提高體育高考原地推鉛球成績的訓練方法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 (5):00175-00176.
[3]冉彬,劉斌.核心力量訓練對體育高考生身體素質項目成績的影響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 (4):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