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貴永
我們在生活中處處會用到語言,由此可以看出,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只有增強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才能更好地服務生活。語文學科教學延展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給學生布置語文學科課外作業,本文就如何在小學中高年級設計及實施語文學科課外實踐作業以及進行分析研究。
在我國的應試教育下,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科課外作業仍然采用不是背誦就是抄寫的模式,教師會要求他們對今天學過的知識進行背誦以及多次抄寫,并且這種模式從來不曾改變。但是我國教育現在強烈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這種現狀必須得到改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布置語文學科課外作業這個教學載體對布置的內容進行仔細挑選、精心設計,實現語文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和有效性的目的,進一步強化每天所學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們想象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創新能力。
一、課外實踐作業的實施形式
(一)廣泛的閱讀作業
如果想獲得豐富的語文學科知識,并有很好的理解,那就必須有清晰明確的知識構架,只有這樣,才能感受華夏上下五千年的魅力。所以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還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要鼓勵他們多看課外書籍,更要讓他們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指定書籍,代替語文學科的課外作業,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同時間接地幫助學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表演互動性作業
語文是一門用語言溝通的學科,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反復朗讀課文,更要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鍛煉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比如,根據教材內容,教師可以選擇故事性強而且有表演性質的課文,編排具有表演性質的小短劇,然后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從而說出不同語調的話語,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這樣的課外作業形式新穎,也能夠讓學生們再次復習文章,具有實效性。學生們在準備作品的時候相互交流,也是提高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
(三)發散思維,續寫文章
語文學科教材中,許多故事很有戲劇性,并且結局也常常引人遐想,這是由于個體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經歷、知識層面不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千差外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發散思維,對感興趣的文章進行二次改造,加入自己的想法,然后進行創作或者續寫。如此一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很深,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四)強化知識信息搜尋檢索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后還要教會學生拓展知識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日月潭》后,教師要教授他們查詢資料的方法,如讓他們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查找與日月潭相關的資料,或者去圖書館查找有關的書籍文獻等。學生學會了方法,就不會只依賴教師,慢慢地會自主學習,并且學會了辨識信息,增加了知識的積累。
二、如何強化語文作業的課外實踐性
(一)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由于學生要接受的學科知識較多,而且各門學科知識量也比較大,因此學生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應付學校的課堂學習,甚至會有所不足。學生們用在學科課外作業的精力會很少,也會時常出現學生抗拒教師布置的學科課外作業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思想心理工作,讓他們改變原有的認知,讓學生們明白布置學科課外作業是復習知識、鞏固知識的過程,這都是為了以后的發展,從而讓他們自主養成按時完成課外作業的好習慣。
(二)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背誦、抄寫學科課外作業形式,把學科課外作業布置得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達到教學寓教于樂的實踐性目的。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聰明才智,創新學科課外作業形式。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后選擇一個重點布置學科課外作業,如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某一種植物,然后進行描寫,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愛護植被、熱愛生活的情感;也可以在學習完《父愛的高度》一文后布置一項家庭作業,如給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家務等,通過種種小事讓學生們表達出對父母的愛,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學習,享受幫助他人、分享快樂的樂趣。
語文學科也可以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媽媽睡了》一文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畫出來,讓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
(三)注重作業的差異性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家庭環境不同,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兼顧到每個學生。對于學科課外作業的設計,不能太困難,也不能太簡單,要綜合全部因素進行設計。學科課外作業太困難,會打擊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科課外作業太簡單,會達不到鞏固知識、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所以,考慮到種種因素后,教師要做幾種方案,供學生們選擇。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學科課外作業后會自主完成,作業的完成會使學生們會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同時會感受到充實,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達到學科課外作業的實踐效果。
總而言之,語文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教師要針對語文學科的趣味性、差異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讓語文貫穿到生活的每個角度。另外,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外作業不僅僅是語文學科課堂的延續,更是對學生所學課本內容的一種升華,是一種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增強動手實踐能力的手段。教師要把布置學科課外作業當作語文學科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盡心盡力地設計學科課外作業形式,增強實踐性,讓他們拋棄對語文學科的負面情緒,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