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怡 吳茗華 黎誠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不但發展,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建立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通過環境承載能力預警機制將工業化區域空間利用中出現的發展問題進行進一步的預警,規范國土空間利用規劃,同時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中,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發展。加強環境承載能力評估中的國土空間規劃,也符合深化改革的創新性發展目標。文章就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方法
0 前言
在經濟快速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不斷夯實資源結構中空間利用規劃。在發展經濟同時引導國土空間和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應用,在開發中實行開發保護,對于進一步實現生態環境恢復和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經濟發展產業格局擴展中,通過形成資源節約型發展意識和空間資源環境發展保護規劃,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生活中生態化綠色化方式應用,是實現新時期發展目標下全新發展理念的必要要求。
1 國土空間規劃發展應用方向
1.1以生態文明為發展目標建立國土空間利用發展體系
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開展中,應該將生態文明的建設作為國土利用空間規劃開展的重要內容,在空間利用規劃發展中,將自然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發展空間利用規劃方面重大的制度體制方面的改革,自然資源部門的組建和成立是空間發展規劃中重要的一個發展舉措,同時自然資源部的成立也開啟了國土空間利用規劃發展的一個全新模式。
1.2基于自然資源合理的開發利用制度規則的有效建立
在空間發展規劃中,應該將自然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生態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和生態破壞修復、國土利用空間有效管理和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作為發展中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在國土利用空間規劃中應該全面對空間利用的規則和管理措施制度進行有效的制定,在一定發展程度上,應用技術方面的發展能力提高和科技應用水平能力的提高,將空間利用規劃中,各類資源的空間結構分配進行有效的劃分和錯配。不同地域類型和不同發展層級,在進行不同程度和規劃內容方面實施中,應該成分把握規范開展的標準尺度,并且在管理總重點側重管制規則的有效建立。
2 國土空間資源利用發展與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2.1科學性戰略性實現內涵目標相統一
在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中,應該充分確立起兼具科學性和戰略發展性的內涵和目標相一致的發展評價方法,并在評價應用中實現可溯源的評價發展機制,評價模式方法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具備易應用的發展特點,在國土空間利用規劃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中,基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發展建設的過程和戰略背景不斷擴展的前提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問題方面應該以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和自然生態作為復合型的評價系統研究方法,確保在一定的發展區域內,在特定的發展時期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將生態自我維護和良性發展應用作為空間利用規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提高生態發展水平的重要保障基礎,同時在生態發展自我維護修復中,應該將生態環境中資源的供給和污染處理和恢復生態能力作為發展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并且在空間利用發展規劃中將區域中的主體功能進行有效的發揮,包括在功能應用方面的社會經濟活動開展規劃和強度結構等的方面的問題。
2.2資源環境分層次評價方法
在評價分析中,通過對區域生態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自我維護和修復功能進行有效的評估,將資源應用開發中環境子系統的相關承載能力與資源供給和生態納污能力進行綜合化系統化的評估,在承載狀態評級過程中,應該將評價工作開展的核心內容定位與人類開展經濟活動過程中經濟發展是否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破壞程度達到了無法進行自然修復的狀態,同時考慮整體系統的承載能力,在評價中應該充分將環境資源供給和生態自我恢復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進行相匹配,對承載能力發展趨勢做出一定的預警判斷機制的制定。國土空間利用規劃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狀態評估中評估方法隨著生態環境發展趨勢而變化,在發展趨變化速度中,預警機制的承載值的時間節點決定了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值,在預估方法中承載趨勢預制機制對承載值起到重要的影響,國土空間利用規劃中空間利用落腳于區域間確定性發展因素的限制原因和時間節點,同時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中資源承載力進行承載數據的研究,在分層次研究中通過分層的方法將評估中現狀發展情況和歷史以及未來情況三個時間維度進行了綜合化的判斷,更加提升了國土空間利用規劃中自然生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的實用性成果和科學性研究的價值。
3 結語
隨著資源環境問題發展矛盾緊張局面不斷加劇,在進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估和國土資源利用規劃工作開展中,應該根據資源環境實際存在的狀況,建立起科學完善的預警系統機制,并且在預警系統機制應用中,將監測的方法和評價預警機制進行有效的結合,在國土空間利用規劃中貫穿時間空間方面的決策,執行監督以及影響性評估的三個具體評估階段,逐步建立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資源源頭嚴防,在評價中對開展應用方法過程實行嚴管,同時對后果的判斷和空間規劃應用的工作運行體系進行系統化的布置。
參考文獻
[1]賈立斌,袁國華.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與監測預警——以安徽省鳳臺縣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8,3501:61-72.
[2]盛科榮,樊杰,楊昊昌.現代地域功能理論及應用研究進展與展望[J].經濟地理,2016,3612:1-7.
[3]李浩.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工作改進研究[D].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2.
[4]呂一河,傅微,李婷,劉源鑫.區域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01:130-138.
作者簡介:
劉曉怡:(1990-),女,廣東廣州人,項目經理,管理學學士學位,工作單位:廣東友元國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