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 要:依據國內外發展形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的提出“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最終確立為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過程。
關鍵詞:創新發展理念時代背景確立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立足和著眼于新時期中國建設的實踐需要,創造性的提出了以“創新發展”為首的新發展理念。深刻研究和理解創新發展理念,可以有效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健康、持續發展。
1 創新發展理念提出的時代背景
建國以來,我黨一直將創新置于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球范圍內已經興起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孕育著新的產業變革。面對國際國內的發展形勢,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在新時代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時代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也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
1.1國內發展形勢
內因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所在。提出創新發展理念是我國國內發展形勢的客觀需要。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國內發展面臨著:海外市場的外需量急劇下降、我國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凸顯、生態環境水平顯著下降、產業層次水平不高、核心競爭能力不強、關鍵技術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等亟待破解的發展問題。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增長換擋、產業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的關鍵時期。參照其他發達國家發展經驗,只有實現創新發展,將創新打造成發展的第一動力,才可能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我國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才會得到提升,才真的實現牢牢抓住了發展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主動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及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1.2世界發展形勢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各個國家都在制定新的科技發展戰略,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于我國來說,正在孕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與我國亟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了歷史性交匯。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說,我們要增強緊迫感,及時確立發展戰略,抓住科技發展主要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牢牢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和產業變革的主動權。
1.3國家民族發展的需求
縱觀世界發展的歷史,創新能力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個國家或民族富強的重要理論力量。英國抓住十八世紀以蒸汽機和動力機械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而崛起;德國抓住十九世紀中期以電機和內燃機為代表的電氣化革命。現如今,處于科技和經濟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依靠的就是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商業創新活力。主要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表明,經濟社會發展依靠的是創新。只有科技創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結構的落后,近代中國才屢遭列強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站在國際國內大發展形勢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2 創新發展理念的確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并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論斷。具體來講,創新發展理念的形成和確立主要經過三個階段:
2.1從首次提出“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到將“創新”題為發展理念。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著眼于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需要,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突破發展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形勢面臨許多新的變化:第一,就國際環境而言:一般傳統發展機遇就是參與全球分工體系,加快投資和擴大再出口,新機遇已經轉變為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擴大內需、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第二,就發展速度而言: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由二位數的高速增長邁入到了個位數的常態性增長階段,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成為我國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和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出路。第三,就發展的動力而言:四十年改革開放依靠人口紅利和資源紅利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的情況已經迫切需要轉變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創新驅動發展方式。第四,從發展模式而言:徘徊“微笑曲線”底端、依靠投資驅動、出口導向和規模擴張這樣處于產業鏈底端的發展方式已經逐漸失去了空間,只有占領研發和銷售這兩端高附加值環節,才是我國發展的根本出路。2014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全方位考慮的基礎上,首次將“創新”表述為發展理念,指出:“科技引領發展,創新改變世界。”。之后,他進一步強調:全球經濟發展到如今,上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供的發展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與發展模式的潛能也已經基本消退,因此“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能源自創新”。
2.2從“創新成為驅動引擎”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時,他指出:“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機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我國要加快形成“以長信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運用了系列形象貼切的提法來闡釋科技創新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新動能”、“牛鼻子”、“強大引領”、“驅動力”、“關鍵支撐”、“新引擎”和“先手棋”等。在對創新與發展關系深刻認識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的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大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智庫項目(ZK2015034):《協同創新中心風險機制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