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
摘 要:計算是解決一切數學問題的基礎,必須在小學階段就保持較好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方能進一步探索更復雜的題目。然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在發育,其細心程度與自控能力較差,即便是微乎其微的外界干擾也極易造成計算的失誤,因此提升計算能力的前提應是良好習慣的養成。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對策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引言
目前我國教師鍛煉學生計算能力的普遍做法是通過題海戰術提高熟練度,成堆的習題雖然直接有效,但海量的數字難免讓人眼花繚亂,機械性的重復計算枯燥無聊,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白白給學生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消磨殆盡,對后續的數學教學十分不利,所以教師應當趨利避害,及時更改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
從興趣出發的學習才是最高效持久的,小學生才剛正式接觸數學,此時正是激發興趣的
絕佳時機。尤其是計算能力,在解決繁復題目時只需一個計算的偏差,便可讓后面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同時計算在現實中也是運用最頻繁的數學知識之一,最常見的便是金錢交易,計算錯誤也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財產損失。所以計算能力不僅是學習數學必備的技能,在生活、工作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本領。教師可先講述著名數學家學習數學的事跡,從而感染學生,使其產生學習數學的欲望,然后介紹計算在人類活動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鑒于小學生喜歡色彩豐富的新奇事物,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演示計算過程,采用多面數字骰子等立體新穎的道具代替平面數字的計算,亦可通過情境教學開展游戲,模擬超市或菜場實景,讓學生在鍛煉計算能力的同時嘗試購物體驗,增長社會經驗。定期組織速算比賽也能燃起學生的斗志,增強其不斷改善計算能力的決心。
二、穩固基礎
計算題由數字和符號構成,因此學生首先必須對這些組成部分代表的意義以及運算規律都熟記于心,其次才是憑借充分的實踐經驗融會貫通,最后再傳授一些巧算的技巧。所以教師在教授計算基礎時不應操之過急,而要放慢進度將其講透,確保學生都已倒背如流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再進行下一步教學,否則前面教學的漏洞會在后期疊加顯現,便更加進退兩難了,為此只要經歷了足夠的計算習題,自然就能駕輕就熟,使準確率與解題速度都得到質的飛躍。當然計算練習也要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小數的計算,引發錯誤的原因可能是小數點位置的判斷出現偏差,也可能是純粹的數字口算失誤,而兩者訓練題型的重點應當有所區分。基礎牢固后便可設法加快運算速度,有些特殊的算式本身是有跡可循的,特別是存在較大數字的運算,使用簡便算法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正確率也相對升高。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拿到題目后不要立馬埋頭苦算,而要先觀察數字的特點,譬如“99×33=?”,適合實施湊百的方法,即(100-1)×33=3300-33=3267,以此類推哪怕碰到999、1999甚至更龐大的數字也完全可以化繁為簡、輕松應對。
三、培養習慣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還取決于日常習慣,只有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才能在正式測驗中有條不紊地得出正確答案,如果平時不夠小心重視,潛意識早已固定了松散的運轉模式,考試時無論怎么警醒自己也是無濟于事的。而習慣的形成需要日積月累,不放過任何可能引起失誤的隱患,對此在平日的計算練習中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看清題目,不急于動筆。許多學生計算基礎過關,卻很遺憾地因為看錯題目致使結果錯誤,錯把123看作321的,無意間串行錯將上一題的內容看成了下一題的,亦或還有把+號看成-號的,諸如此類的低級錯誤頻頻發生,這些學生為了追求速度,尚未細看題目就急于下筆,才遭受了急功近利的后果。
2.書寫端正清晰。很多學生計算過程毫無紕漏,千辛萬苦避開所有陷阱,卻因字跡混亂被打回原形,這其中不乏將6寫成0的或者將÷號寫成+號的,一些是因為書寫功底的欠缺,還有些是為了趕時間才使得筆跡潦草,但最終不是自己都認錯就是老師辨識不清,原本能算對的題目硬是落了個錯誤的結果,所以學生一定要勤練書寫,保證字跡整齊清楚后再求提速。
3.維持驗算習慣。多數低級錯誤都能依靠驗算被及時發現并改正,偶爾粗心大意是人之常情,學生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懷有得過且過的心態,要堅持精益求精的態度,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進行驗算,親身體會驗算對準確率的促進作用,助其早日擁有自覺驗算的意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計算對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極大的考驗,需要循序漸進、緩慢提升的長
期過程,才能讓學生習慣計算時應有的最佳狀態,而這一過程中教學方式能否吸引學生興趣,是否符合學生需求,便是教師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濤.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速讀(上旬),2019,(1):141.
[2]劉霞.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J].學周刊,2019,(2):63-64.
[3]卓鷹.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速讀(上旬),201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