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摘要:目的:對比生化檢驗與尿常規檢驗用于糖尿病診斷中的效果。方法:通過雙盲法分組標準將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次給予尿常規檢驗(設為A組)、生化檢驗(設為B組)。比較兩組診斷準確性、靈敏度和特異度。結果: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確診100例;B組診斷準確性和靈敏度均高于A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診斷特異度對比差異性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論:生化檢驗診斷糖尿病的臨床價值較尿常規檢驗高,建議將兩者聯合檢驗,能進一步提高診斷效果。
關鍵詞:生化檢驗;糖尿病;臨床診斷;尿常規檢驗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疾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會誘發多臟器與血管損傷[1],進而危及生命安全。早期診治糖尿病有利于控制病情進展,能積極預防并發癥,對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有積極作用。由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因此診斷時有一定難度,需采取其他方法輔助診斷[2]。生化檢驗及尿常規檢驗是臨床診斷糖尿病的常見輔助方式,為提高糖尿病診斷效果,本院特將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接收的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針對此課題展開研究,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入組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結束時間為2019年3月,男女之比為75:45,年齡37-76歲,均值(57.12±10.59)歲。
1.2 入組與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①出現程度不同的血糖升高、消瘦、多尿、多食與多飲等癥狀;②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③無精神疾病、惡性腫瘤。
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慢性病與代謝疾病;②免疫系統與血液系統疾病;③既往確診為糖尿病;④合并其他組織與臟器嚴重病變。
1.3 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尿液進行收集,一般為10mL,采用型號為Mejer-600型的尿液分析儀,通過干化學葡萄糖氧化酶法對尿液進行檢測,若檢測結果提示陽性,表示糖尿病診斷為陽性。所有研究對象空腹8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靜脈血,依次采集無抗凝血與EDTA抗凝血,通過日立型號為7180型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無抗凝血內的血糖水平進行檢測,陽性:空腹血糖超過7.00mmol/L。將葡萄糖75g溶解到400mL水中,告知患者3分鐘內飲完,依次于0.5h、1h和3h抽取其3mL靜脈血,對血糖水平進行檢測。所有患者均待空腹12h再抽取2mL靜脈血,告知患者抽血前靜坐十分鐘,對血清三酰甘油進行檢測。
1.4 判定標準
糖尿病診斷標準[3]:選擇HA-8100型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通過色譜法對EDTA抗凝血內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進行檢測,HbA1c水平超過6.3%則提示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1.0統計研究數據,%表示計數資料,χ2 檢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100例確診,20例非糖尿病。A組檢出71例糖尿病,非糖尿病49例,漏診35例,誤診6例;B組檢出95例糖尿病,非糖尿病25例,漏診9例,誤診4例。B組診斷靈敏度、準確性與A組對比均明顯提高,有統計學價值(P<0.05);兩組診斷特異度比較后差異性小,P>0.05,無統計學差異(詳見表1)。
3? 結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多發病,其發生與血糖波動、上升有直接的關系,患病后,患者可出現多飲、多尿等癥狀,此病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當下臨床尚無徹底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由于治療時間長,患者需長期用藥方可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進而減少并發癥。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進,糖尿病發生率逐年升高,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若治療不及時,血糖控制不佳,將會導致病情進展,誘發腎功能衰竭、心血管病變等并發癥,甚至導致失明。
文獻記載[4],糖尿病患者早期病情得到控制,將會獲得理想的預后。由此可見,若糖尿病能在早期被診斷出,將會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往臨床診斷糖尿病時,常通過尿檢法進行,即通過對血糖HbA1c進行檢測,評估病情實際情況,最終達到診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尿常規檢驗能取得一定的診斷效果,但檢驗速度慢,復雜程度高,因此無法取得最佳診斷結果;另外,由于漏診誤診率較高,易導致病情持續發展,引起其他病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此種診斷方法在臨床中的推廣受到一定限制。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生化檢驗方法被運用到臨床診斷中,采取此種方式檢驗,能使患者就診的時間大大減少,還可提高檢驗工作效率,使患者盡快獲悉病情,進而接受有效的治療。另外,生化檢驗還可將受檢者果糖胺值、HbA1c及空腹血糖等準確反映出,進而提高病情確診率。在本次研究中,B組診斷準確性為89.17%、靈敏度為91.00%,特異度為80.00%,明顯高于A組的65.83%、65.00%和70.00%,表明B組檢驗方法更有推廣價值,實用性強,能獲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A組漏診率高于B組的原因在于腎臟對葡萄糖具備重吸收作用,若糖尿病患者病情較輕且血糖水平輕微升高,經腎臟重吸收能重吸收尿液葡萄糖,進而引起漏診,故建議將兩種診斷方法聯用在糖尿病患者中,能進一步提高診斷效果,規避漏診誤診。
綜合上文得出,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的臨床效果勝于尿常規檢驗,若聯合診斷,將會提高診斷準確性,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呼格吉勒圖.探討尿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智慧健康,2018,4(34):11-12.
[2]呂亞玲.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效果比較[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05):4028-4029.
[3]丁秀霞,王曉翠,周明志.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的效果差異[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119+137.
[4]馮友玉,肖方洪.尿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診斷糖尿病的效果及靈敏度和特異度對比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