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祥
摘 要:初中歷史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課程上沒有按照編年順序,而是按照專題進行編寫,內容簡練精確,思維擴散,活躍性強,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我們構建智慧課堂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創建智慧課堂,就是要根據知識建構理論,利用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加端的應用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學習歷史的樂趣,從而讓互聯網+技術不斷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智慧課堂創建;實踐;思考
引言
在初中階段構建智慧課堂,其目的在于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獨立思考、發散思維,高效高質地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本文以智慧課堂的內涵、特征為背景,分析初中歷史在智慧課堂構建與實踐上的幾點思考,探討構建智慧課堂并在實際中加以應用的策略。
一、智慧課堂簡介
(一)智慧課堂概念
“智慧課堂”就是依據知識建構理論,利用“互聯網+”技術,采用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加端的應用,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下大數據時代翻轉課堂2.0發展的最新成果。
(二)智慧課堂特征
1.基于數據的課堂。智慧課堂就是用最直觀的數據分析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水平,在此基礎下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2.高效教學的課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營造高效教學的課堂,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3.個性學習的課堂。學生在智慧課堂上,對學前預習、課中檢測、課后總結等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使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程度有更清晰的了解,從而制定有助于學生更好掌握知識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4.合作探究的課堂。智慧課堂中采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有相同學習需求和興趣的學生自動組成一個組合,對他們共同感興趣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
5.動態開放的課堂。“動態生成”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理念。課堂本質上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課堂系統就可以完全跨越傳統教學在時空上的限制。
6.教學機智的課堂。智慧課堂中教師應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針對課上出現不可控的問題,教師可以隨機應變,及時調整課前的教學設計,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
二、初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的學科認同不足
在所有的學科中,學生認為歷史是一門副科,不同于語、數、英科目在成績中那么重要,對于老師教授的知識點不上心學習,很多知識點只是蒙混過關,沒有好好學習,導致很多學生對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認同不足。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
盡管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老師都對初中歷史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與改革,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長久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初中歷史教學方式依然老舊。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并沒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也沒有讓學生去發現“創造”歷史知識的樂趣。
三、初中歷史智慧課堂的構建思考
(一)打造“情境創設”的智慧課堂體驗氛圍
打造“情境創設”的智慧課堂體驗,并把這種體驗運用在教學目標中的每一個環節中,其前提是需要有學生的自我體驗。在老師進行歷史學科的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對于史料的認知,尤其在反思與體驗上要格外重視這一點。
在歷史學科中,從古至今有很多著名的事件或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故事以及對他們的不同評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授,而是要提出比較容易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這樣討論就會更熱烈,從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記憶與理解。
在具體的教學案例中,在對“鴉片戰爭是因為鴉片而引起的戰爭么?”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時候,鴉片戰爭中有一個著名的人物——李鴻章,他是19世紀中國近代歷史上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同時,我們也知道他是多項賣國條約的談判者與簽字者,這樣一個人們對其褒貶不一的人,該如何評價他呢?再比如,“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戰爭在帶來痛苦之外,也帶來了科技的發展,比如二次大戰一方面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生,另一方面又一次推進了全球化的進程。
創建智慧課堂,僅僅依靠討論是不行的,還需要情景的創設,歷史課本中《第一次大戰》的教學設計,就可以在最后創設三個情境:
(1)選取若干個男生扮演戰爭中的士兵,要交待好士兵這個角色的要求;
(2)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同學們歡送若干位學生去當兵,告訴他們要多在戰場上立功,爭榮譽;第二環節,戰火紛飛,學生朗讀戰爭中士兵寄回的書信,講述戰爭的殘酷以及士兵們所受的痛苦,并委托同學們如果那些士兵不幸戰死沙場,要替他們多去看望他們家中的老父母;第三環節,戰爭結束,若干個男生只回來兩位,另幾位在戰場上陣亡;
(3)閱讀陣亡的士兵留給小女兒的信件,這樣一個情景的創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各自的內心感受,并交流對戰爭的認識。
這種體驗式的情景創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無疑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二)培養“個性差異”智慧課堂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歷史思維方法,主要是具體的思維方法,內容上是歷史史料的分析與綜合,另一部分是歷史思維方式。歷史思維內涵豐富,它還涵蓋著其他類型豐富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儒家思想是中國最主要的思想,里面有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也有仁愛、誠信、立志方面的人生哲學等。
“智慧課堂”的思維能力,不是要訓練學生掌握歷史學家的思維,而是要讓學生做聰明的學習者,將學生自己本身具有的思維能力重視起來,將體驗與理解當作學習歷史的最重要方式。在歷史的教學設計中,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不斷培養思維能力,又能夠促使他們將體驗與理解運用在學習歷史這一問題上的具體好方式,就是智慧課堂創建的必要所在。
(三)依托“知識建構”智慧課堂教學理論
以知識建構教學理論為指導,首先要讓學生打破以下的魔咒:歷史知識源遠流長,教師在知識積累上是比較豐富的。以學生的角度來看,面對知識淵博的教師,自己本身所掌握的知識是那么匱乏,顯得自己很無知,在課堂上只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試想一下,學生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質疑的想法就會被抑制,變得只接受知識,而不去探究知識。要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就需要明確:學生除了聽課之外,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學習的中心任務。
其次,歷史是一個講求真相的學科,歷史史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中學生來說,只從課本上一味的看、學,是不可能學到很多的內容的。歷史研究常常是一個求真的過程,它需要真實的史料來支撐研究的內容。那么學生質疑、探究的精神該怎么培養呢?在初中歷史創建智慧課堂中,要讓學生展開想象,開放思維,勇于提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要讓學生養成敢于質疑的習慣,重視在看書與聽課過程中出現的疑問,特別是聽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有了問題卻不敢詢問老師,一方面害怕自己說話打斷老師講課的思緒,又害怕其他同學上課的思緒被打斷,或者聽到自己提出的問題后,嘲笑自己的無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敢于質疑,不要去考慮對與錯,會被誰嘲笑,而是要認真分析自己思考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錯的問題,也要注意問題本身產生的錯誤的原因,從而更好的以知識建構教學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學習。
四、初中歷史智慧課堂的實踐思考
(一)基于“智慧課堂”,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
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采用的是“8+8流程”模式,即包括教師教的8個環節和學生學的8個環節,共同組成課前、課中、課后的完整課堂教學過程,構成了教學持續改進的過程循環:
1.課前環節:
(1)學情分析(2)發布資源(3)課前討論(4)教學設計
2.課中環節:
(1)新課導入(2)展現與分享(3)新任務下達(4)合作探究5)實時測評和反
(6)講解與點評(7)運用鞏固
3.課后環節
(1)個性化推送(2)完成作業(3)批改作業
(二)基于“智慧教室”,變革課堂形式
智慧教室一方面采用無傳統的講臺與黑板,學生課桌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擺放,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加入討論指導,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意在移動終端設備上書寫,通過手機,平板這樣的高科技電子設備向教室內大屏幕進行投射,教師常用的PPT在進行放映給學生觀看時,教師對頁面上的重點可以進行勾畫、標注等。
(三)基于數據分析,精準教學設計
通過微課推送等形式,實現數字化預習和預習情況的反饋,對課堂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情進行精準分析;在課堂上,利用智能化的手段對學生的歷史作業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的程度好壞,為教師在歷史備課時,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據此實現精準教學設計,實施精準課堂教學。
(四)基于動態測評,實現教學機智
課堂結構發生變革,學習與智能評測在前,教師依據歷史課前評測分析,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通過微課的推進、分組討論、課堂精講等方式進行更細致化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時,通過隨堂練習及智能評測系統,進行學生知識測評、統計,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從而可以調整課堂教學進度與內容,鍛煉教師的教學機智,推進智慧課堂的實施。
(五)基于“微課”制作與推送,實現常態化應用
“壹師壹生”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視頻制作和應用工具來說,更加簡單、方便、實用,使得智慧課堂的實現,類似于是一對一家教的形式,因為技術足夠的簡單與方便,教師能快速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
在歷史課程《科技革命》教學時,首先利用資料:牛頓在小時候就喜愛制作機械玩具、繪畫、雕刻等活動,尤其在刻日晷這個事上特別感興趣。他還做了一個日晷放在村子的中央,被人們成為“牛頓鐘”。牛頓一生努力勤奮,才能取得現在巨大的成就。他經常廢寢忘食的做實驗,有時連續幾個星期甚至一個月都在實驗室工作,做一些實驗證明。牛頓的事情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還可以激發了學習的熱情。還可以利用牛頓的勤勉,告訴學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又培養了學生運用史料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還激發了學習興趣,讓課堂活了起來。隨常錄制的微課,因為其足夠的“小”,足夠的方便,讓微課的制作與應用實現常態化。
(六)基于教育大數據匯聚,構建區域“智慧教育”
在各學科、各學校智慧課堂的基礎上,采用新的信息處理技術,把教學過程、教學支持領域和教育管理中收集、感知到的海量信息,進行匯聚、存儲和分析,有利于形成區域性的教育大數據,重構已有教育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匯聚、融合,為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決策提供“智慧”。
(七)老師要創設思辨性的歷史智慧課堂
其一,要注重揭示歷史本質的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揭示歷史本質呢?一是結合歷史背景去分析,如: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戰是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帝國主義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背景下爆發的,因而定性為“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二戰是在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戰爭中,對世界人民構成嚴重威脅,所以世界人民聯合起來進行反抗,定性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二是結合領導階級的性質去分析,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俄國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三是結合具體措施去分析,如:決定商鞅變法性質的主要措施是“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因為這一內容是封建地租式的生產關系產生的前提。
其二,要大膽激勵和指導學生的探究學習。新的教考改革特別關注學生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引導學生討論研究,通過情境,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知識建構、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語
在歷史學科學習過程中,教師利用現代科技,多智能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連接無線網絡,這樣直接的手段可以隨時查看分析并評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制定適合的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幫助教師完成備課及科研工作,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旭.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現代閱讀,2011(11).
[2]王祿.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途徑.現代閱讀,2011(12).
[3]趙琳,解月光,楊鑫,等.智慧課堂的“動態”學習路徑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